美文网首页孔孟之乡
铁肩担义 妙手属文——《礼轩集》代序

铁肩担义 妙手属文——《礼轩集》代序

作者: 孔孟之乡 | 来源:发表于2019-06-10 16:46 被阅读0次

      族兄修典先生,字礼轩,号鸣泉、一丁居士。1941年(民国三十年辛巳)10月9日出生于滕西小坞村一传统耕读之家。滕州市大坞农机站原站长,工程师;著名民俗学者;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段氏通谱顾问,古滕段氏七修谱主编。小坞隶属古滕,地近邹鲁,几百年来,鲁南一带即有“大坞张,小坞段,和福杨”之说。明清之际,小坞段氏科第选考才高学博者甚众,文脉传承,才俊辈出。在这样家学渊源、文风浓郁的环境熏陶滋养下,修典先生求知敏学,健康成长,随后离开家乡,走向社会,融入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洪流之中。自工作以来60多年漫长的岁月里,至退休至今,修典先生坚持终生学习的理念,兀兀穷年,孜孜以求,潜心于民俗,醉心于书法,痴心于丹青,笔耕不辍,临池不止,博采众长,终为成就显著的学者和书家。《礼轩集》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积淀基础上写就编辑而成的。

      《礼轩集·筚路蓝缕》开篇,以诸多笔记体片段,真实还原了修典先生的人生经历与家庭变迁。无论是衣冠古风,箫鼓春社;还是农家腊酒,丰年鸡豚,在平实无华的语言叙述中,让我们看到了峥嵘岁月里,修典先生的成长奋斗史,也让我们看到了一部浓缩了的家庭与社会的演进发展史。由于修典先生出生于民国,对于战乱虽着墨不多,依然让人们感受到战争的恐怖,和平安宁生活的弥足珍贵;《夕阳杂谈》则整理辑录了历史掌故与传说,作者和文友以及段氏族贤的诗文、通信等,是微型的“小百科全书”;《文传碑志》主要收录了古滕段氏家族谱牒资料、墓志、碑文,修典先生亲自撰写并发表或辑录的祝文、家传、考证文献及讲座文章等。作为段氏族贤,修典先生古文功底深厚,致力于家族事务,是族谱续修,先祖事迹考证等方面的公认权威;《一丁书画》精选了修典先生近年来的部分书画作品。水墨飘洒俊逸、物像丰富、意境高远,工笔构图严谨、笔法细腻、形象逼真,隶篆秦风汉骨、古拙质朴、法度有致;《岁月留痕》主要收录了修典先生与老伴马桂英女士从青年到老年各个时期的照片以及全家福合影,图文并茂,值得珍藏,是家庭历史的真实写照,更是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

      一部《礼轩集》,记录了修典先生栉风沐雨的人生历练,启迪后昆的向善箴言;蕴含着修典先生知足知福的感恩之心,奉献担当的家国情怀。它是修典先生知识才艺的累积升华和集中展示。修典先生如今古稀有年,与夫人半个多世纪相濡以沫,风雨携手,成就了一个家风淳厚、学风端正的大家庭。子孙皆学有所成,恪守本职,屡创佳绩。子孝孙贤,其乐融融,已是四世同堂。即使这样,修典先生仍未封笔告老,颐养天年,依然坚持去老年大学学习,参加各类文化书法研讨班,不断完善提高自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诫子书》)修典先生能够在学术、书法、绘画等方面有如此造诣,直接得益于本人对知识如饥似渴的追求,得益于本人秉烛而学的坚定毅力。古人讲求学习在于“经世致用”,而对于修典先生来说,学习就是个人的爱好,没有任何的功利目的所在,完全是自觉的行为。修典先生的好学精神与所取得的成就,是值得包括我本人在内的后学者认真仿效和学习的。

      承蒙族兄厚爱,得以先睹《礼轩集》文稿。领奉兄之成命,有感而发,虽言不及义,忝列于卷首,勉为序。

      作者简介:

      段修桂,滕州人,大学中文毕业,1991年之前在滕州二中任教。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曾在几个不太重要的部门单位担任不太重要的职务,业余时间写点随笔。现任滕州市善国文化研究会顾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铁肩担义 妙手属文——《礼轩集》代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xtt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