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家里常常会有一位老妇人造访。瘦小的个头,满脸的皱纹,之后多年的跨度,老妇人的形象在我的记忆中却永远定格在这样的一成不变中。
其实说起来,老妇人与我们家也是很近的亲戚,她是姥姥的大姐,我们称之为大姨姥姥。早先,因了出身的问题,大姨姥姥一家被下放到了农村。赵姓的姨姥爷我从未谋面,听母亲说姨姥爷是很早就过世了。
八十年代伊始,赵家的小儿子到城里来做小生意,因为要照料孙辈,大姨姥姥也跟着回到了城里。
赵家小儿子有点残疾,右手多了一根手指,人也比较木讷,瘦瘦黑黑的,个子矮小,对这个小舅舅,我的印象比较浅浅。
然赵家大儿子,那个永远留在我家相册照片中,戴副眼镜,瘦瘦高高,表情有些忧郁的男人,在青岛时,我会经常听母亲提起。
赵家大儿子应该与我父亲年龄相仿,50年代的清华学子,绝顶聪明,满腹才华。然而不知是因为少时家境窘困,还是精力过剩,染上致命恶习,顺手牵羊之事时有发生,手法了的,玩笑之间,对方物品已为囊中之物。长大成人后,此般手艺也就渐渐荒芜,偶尔当做戏法般表演给熟人娱乐。
赵家儿子清华大学毕业后,娶一女,其父为清华教授,家世显赫。夫妻俩生有两子。六十年代物质生活颇为贫乏,虽为名校毕业,工作也好,但收入有限,其妻因要照料孩子,也就没有出去工作,经济上难免抓襟见肘。
读书人好面子,不愿让教授岳父一家小瞧自己,赵家大儿子重操旧业,用不义之财装点门面。
然而天网恢恢,一次偷盗时,赵家大儿子现场被抓,派出所内感到无颜再见父老,趁人不备,解下裤带,自缢在派出所内,一代才子,以如此方式了结了自己。
这些事情都是从母亲那儿听来的,从未听大姨姥姥提起过自己的大儿子,好像这个儿子从来就没有存在过。
一个母亲的悲哀却隐在那过早的白发,满目的沧桑中……
赵家大儿子的照片一直保留在我家的老相册里,照片早已开始泛黄,男人头微仰着,嘴角有淡淡的笑意,瘦高的身材,温文尔雅的气质,目光中却有着一种忧郁的神情。
母亲偶尔翻开这本老相册,目光还会在这张照片上停留一会,那一刻我分明听到一声轻叹回荡在房间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