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一个交流群里看到这样一段话:
今天带孩子们去玩水,引发了我的深思。父母带孩子到这里都是来玩水的。我听到的多数都是“不要过去” “不要泼水”“不要对着人”“你小心点不要……”“你再这样,我就不带你来了”“你不听话,我们就回家”“你听不懂吗?你脑子有问题的吗?”……
玩水的过程中,好多孩子都是被父母的各种吼骂命令恐吓……
看到这个事情,让我想到前几天上课时的情境。因为是第一次上课,所以给学生规定了一些要求,比如说站队不准打闹、进入教室不准讲话等等,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我自己都感觉有些别扭。
其实,让孩子有一定的保护意识和规则意识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我们这种命令式的表达可能在短期是有效的,但是,长期以来会让孩子变得胆小,所有事情都不敢去尝试,也会让孩子自尊心受到伤害。
很多语言我们是可以换一种方式来表达的:不要泼水换成可以向没有人的地方泼水;不要过去换成那里现在不适合你过去;进入教室不准讲话可以换成进入教室请保持安静。慎用命令式语言,多用启发式语言。
傍晚,我看到李镇西校长抖音有新的视频,于是点开看了一下。
本期,李校长讲得是他在每一届学生毕业时,他总是让学生给他写一封信。一位叫耿梅同学的信写得尖锐又诚恳。她说的正是两年前在操场被李校长高声呵斥那件事:“当时我不认真做操的确错了,您批评我也是应该的,但您不应该当着全校师生的面呵斥我,后来还骂我‘脸皮太厚’,当时我真的有一种羞辱感,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今天,李老师让我提意见,我希望李老师以后批评犯错误的同学,能够注意方式和语言。”
李校长当时的语言可能是为了维护老师的尊严,但是却伤害了学生的自尊。老师的语言对学生的影响很大的,而老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往往会考虑自己的尊严,而忽视了学生的自尊,只照顾了自己的面子,但不管学生的感受。这种伤害也许是一辈子的。所以,老师一定要注意的表达方式。应该牢记: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克努兹·勒斯楚普说过:每当一个人遇到另一个人,他就把对方的生命握在手里了。
这句话看起来有点不可思议,当你遇到一个人,你的生命就握在他的手里,怎么可能呢?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相遇,总会有一些互动,而这些互动总会影响到你,只是影响有大有小。大的可以影响一辈子,小的可以影响改变你的认知。而这些改变其实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你的生命。相遇就像两条线的交点,总是有其特殊的属性。
有一种人握在手中的生命最多,那就是老师。
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一言一行,无不在影响着学生,也就是在影响他们的生命。作为老师,应该珍惜这种生命的相遇,让语言成为孩子成长的力量,让握在手中的生命都能绽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