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将会加大社会负担,听来很沉重;而借助这个话题,教老人如何享受晚年生活的文章,也是铺天盖地。但是,实际生活中的老人们在做什么,他们需要什么,似乎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 ,也没见诸媒体。
真实的情况是,社会发展速度加快,人的平均寿命在延长,老人们也没闲着。他们也不愿闲着,有些老人也不能闲着。据我了解,农村中年龄八十出头的老人下田干活的,还不在少数,为儿女照顾孩子的更是数不胜数。
城市里,七十以上仍在工作的老人比比皆是。科研机构,技术创新, 商业服务,到处都有老人的身影。他们利用自己的经验,自己的人脉,继续为社会做出贡献。
即使曾经是领导干部身份,退休之后,也没有安享晚年,除非身体条件不允许,都在尽其能力,积极发挥余热,体现人生价值。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著名诗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就是当下老人们生活的写照。
我最近添加了两位微信好友,都已年过七十。一位曾经是我的直接领导,据说是学农的,留给我的总体印象是很有人格魅力,凡事以身作则 ,处处关爱职员。后升职调任其他市区,退休之后居然放弃城市生活,回原籍农村,承租几十亩土地,认真地当起农民来。
平日里亲躬农亩,只在收获季节雇请他人帮忙。按照他退休前的身份,城市里享有的居住环境应该非常优越,作此选择,似乎令人不解。
我想他原先学农,个人的理想与才华需要利用退休之后的机会去实践,加上原本是农家子弟,勤劳本色依然。夫妇俩生活极简,所付出的劳动快乐自己,同时也惠及社会。
还有一位原先是我们县政府领导,毕业于北京大学,有北大才子之称。因为住处相近,曾几次到我家小坐。此君才智过人,潇洒倜傥,且十分健谈,同我先生海阔天空,情感上相宜相近,后升任淮安市级领导。
这位老先生退休之后,移位市图书馆查阅资料,著书立说,生活情趣不减当年。赋诗作文妙笔生花,挥毫落纸自成一家,当年做官也是风生水起,到了晚年依然彰显才华。
除了赋诗作文,还爱好戏剧,组织淮安京剧票友群并亲自担任领导,每周都有集体活动,晚年生活真是丰富多彩。得知我们居住淮安 ,特地登门拜访,送我们四本专著:《明清淮安文化研究》、《明清淮安学术史稿》、《秋色赋》与《书法作品集》。细读之后,方知老人家付出了多少时间与精力,对淮安文化发展可谓贡献卓著。
除了身体极差,谁也不愿成为社会和家人的负担,老人更是如此。说老人是社会财富,此言并不过分。君不见:桑榆之光虽无远照,晚霞却是一道瑰丽的风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