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读了丽莲.凯兹的《与幼儿教师对话》,收获颇多,对专业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她列举了三方面作为讨论的重点:
1.在工作上应用高级缜密的知识。
2.依据该知识做判断。
3.采用专业行为的准则。
举个例子,在幼儿园里,小丽和小兰在争抢一辆三轮车(全园只有两辆),小丽过来找老师告状:老师,小兰不让我骑三轮车。那么老师应该如何反应,怎么处理好呢?
非专业人员可能会有以下的反应:在面对事件时,大多会将重点集中于发生什么事?而不是从这件事中幼儿可以学些什么?对他们来说,当务之急就是要灭火,停止这场纷争,而不是利用这个机会教导幼儿一些技巧、知识或培养某种气质。非专业人员会认为停止这场争端就没事了,不会考虑如何做才能促进幼儿长期的发展与学习。他们处理上述事件,可能有下列几种情况:
1.转移注意力。如:“小丽,你看这儿有些新玩具;哎哦,你今天打扮的像个小公主,谁给你扎的头发呀”。这种分心的技巧。最合乎常理,而且常常奏效,因此常被使用。但并未交给幼儿解决问题的技巧,反而可能会使幼儿学习到抱怨、打小报告等恶习,因为此类方式通常都会获得成人的注意。
2.大声喝止。例如:“停,停,停”;“不要这么自私!”“要对别人好一点”“不要这么坏”等等。这种大声喝止的方式即使不会造成任何伤害,但也不能教导儿童解决问题的方法。
3.把三轮车没收,或锁起来,谁也不用玩了。这种方法当然有效,但却完全没有教导幼儿任何事情,而“教导”对专业人员是很重要的职责。
4.威胁。如:“小兰,如果你不让小丽玩,那么星期五你就别想跟我们去秋游”。使用威胁的方法会留下很多后遗症,威胁通常是无意义或空洞的。成人应用威胁技巧时,基本上就是表示:他们已经对整个情况失去控制或放弃对孩子的教育了。气氛充满火药味。况且威胁并不是教导幼儿解决问题的技巧,也不能鼓励幼儿学习新知识或培养幼儿良好的气质。
5.许诺给予某种好处。例如:“如果你让小丽骑一下,等会儿我让你来分点心。”这样做的危险是:他贬低了行为本身的价值,好像大方仁爱本身并不值得,一定要提供某种好处,才能诱导人行善。
6.隔离(或一旁思过)。把小兰隔离开不让他参与某些活动来处罚他,看起来很有效。但是问题在于这种方法虽然可以改变幼儿的行为,但还是没有教育幼儿解决问题的知识。何况对一个四岁的孩子来说,为了让其他的幼儿有一次玩的机会,而被放在特定的隔离中,不能照自己的意愿继续玩下去,应该是一件相当奇怪又困惑的事。
7.说教。很多成人在这种情况下,会给幼儿讲分享、友爱、大方等大道理,并且讲述自私的坏处。说教虽然不会造成伤害,但也不能教导幼儿在没有成人协助的情况下,学习该采用哪些策略来解决自己的问题(特别是如果成人只用说教的方法,而并未采用其他方法的话,幼儿对于解决问题的技巧将一无所知。)
8.受害者至上。很多非专业人员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常会过度以受害者的感受与需求为重点,而忽略了另一位幼儿的感受、需求与发展。相反地,专业人员则会照顾到所有幼儿的感受、需求与发展。
9.追究起因。很多非专业人员常会固执的质问纷争是谁先开头的?是谁先吵的?或是冲突是怎么发生的?希望找出是谁的错。对学前的幼儿来说,这种质问与问题本身并没什么关系,也没什么帮助。老师的重点应放在教导幼儿解决方法的技巧及策略上。
10.强调成人的感受。有些非专业人员会对小兰说:“你这样子让我很难过”或者“你那样做让我很不高兴”这些话虽然不太可能会伤害幼儿,但这些强调大人内心感受的话,可能会加深幼儿的罪恶感。
那么应该如何反应呢?让我们来看看专业的幼儿教师整个判断思考及反应的过程:
*此情景可以教导幼儿什么?
首教师应自问,我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教什么?有专业训练、有经验的老师可以迅速做出判断,(有时候甚至像是直觉反应),知道自己可以利用这个事件教导幼儿下列技巧。
一、社交技巧
1.轮流
学会察言观色,例如、在什么时候提出“换我骑”的要求最有效,什么时候该放弃,什么时候可以再试以寻求最佳的应对方法。 老师可以建议小丽再等几分钟,先做其他事过一会再去问小兰。也可以建议小丽观察小兰。等他露出疲惫或不想玩的迹象时,再去提要求,就比较容易成功。在这种情况下,老师是在帮助小丽学习观察的技巧,协助她发展轮流的行为。
2.协调
在这个事件中,老师可以鼓励小丽思考,小兰对什么感兴趣?譬如老师可以对小丽说:“去跟小兰说如果你让我骑三轮车,你荡秋千时,我就会帮你推。”如此,老师便是向小丽示范如何用口头的方式与别人协调的技巧。
3.克服困难
老师需要协助幼儿克服所遭遇到的挫折。幼儿必须学着接受失败与被拒绝。老师可以就事论事的语气告诉小丽:“没关系,也许小兰等一下就不玩三轮车了,幼儿园,你还有很多别的事可以做呀,”然后建议其他合适的活动来协助小丽培养克服失败的能力。
二、语言技巧
1.明确的词句
可能小丽没有清楚的,对小兰表达自己自己想骑三轮车的愿望,也许他只是扯了一下三轮车,或者是稍微哼哈了一下。老师可以对小丽说。:“回去告诉小兰,我已经等了好久,我很想骑一下。老师用这种示范适度而肯定的语言表达技巧,供幼儿模仿,同时也教导幼儿。当老师不在的时候可以使用这样简单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需求。自己处理问题。
2.对话技巧
小兰和小丽可能都缺乏适当的说话,词汇,也正处于开始学习如何进行激烈谈话的阶段。赢得友谊的一项重要因素,是要有减低冲突的能力。能够清楚述说彼此意见不同的理由,以化解纷争,老师在这种 情况下可以扮演"中间沟通人"的角色。举例来说,老师可以对小兰说:"小丽实在很想骑三轮车耶!" 也许这时小兰会嘀嘀咕咕地拒绝,老师便可以转而向小丽说:”小 兰还不想停耶"小丽也许会对这个回答表示抗议,老师则可将小丽的抗议稍作修饰,再婉转地向小兰表明小丽的感受,说:小丽现在真的很想骑这辆三轮车耶!”然后再视小兰的反应继续这 种对话,温和地转达双方的感受及需求。
三、社交知识
1.社交认知
一天骑不到三轮车并不算悲剧,不用过于伤心或埋 怨·,而失去所爱的人或与所爱的朋友或小动物分离,或是别人发生 不幸事件等,才是值得我们难过的。老师可以用温和、幽默的态度 来处理幼儿的抱怨与不满,因此,老师可以对小丽说:"我知 道你很失望,但是,还有很多别的玩具可以玩呀!”老师的口气应 该是就事论事,不宜有一丝遭责。这样才可以协助幼儿比较客观地 看待自己的需求与欲望。
2.正义观念
受过专业训练的老师对三轮车争 夺事件的反应就不应仅是对小兰说:"小兰,现在该轮到小丽了了 !” 她还会在这句话之后加上:"你去玩别的,如果有困难,我也会帮你”同样的,如果冲突发展到几乎引起打斗,老师可以对挑畔的幼 儿说··"我不允许你打XX,我也不会允许别人打你。"后半句话很重要,让打人的幼儿明白他与其他人一样都是处在一个公平的环境,
四、品质的培养
1.同情心及助人的品质
有时候幼儿不肯接纳别人的要求,是因为他不知道别人会有什么感受。如果小兰坚持不让小丽骑,老师可以对她说: "小丽已经等了很久,你知道等那么久的滋味很不好受啊!"这种 方式可以刺激、唤醒小兰的同情心,同时也可以培养她仁爱的气 质。不过老师必须注意,在说这句话时,不应带有"你有错"的语气,让小兰受窘。
2.实验的品质
争夺事件是提供幼儿尝试各种社交互动与冲突的良好 机会。这种机会可以让幼儿设想及尝试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法,而在 尝试的过程中得知,几次的失败也不会击垮他们。 教师可以这样说:"你去跟小兰说‘我真的想骑,我己经等 了很久了! ’如果这样说还是没用,你再回来,我们再想想别的方 法。”如果教师只告诉小丽前半句话,而没有告诉他后半句话,—旦方法行不通,会使小丽认为是自己不行,反而加深了小丽的挫折 感及无力感。教师的后半句话("如果这样说还是没用,你再回来, 我们可以再想想别的方法。”)很重要,旨在告诉幼儿解决问题的 方法不只一种,鼓励他们尝试用各种方法来化解人际冲突,这对幼 儿长期的发展很有助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