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上说《奇葩大会》是一个观点分享类节目。请来了不少大咖包括李银河、俞敏洪、李开复、冯唐、方文山。初看这是个花里胡哨的娱乐节目,这样节目高明之处在于,(包括《奇葩说》)把有深度的内容包装在娱乐化的外壳让观众好消化好下咽。有深度的内容不易理解,但有趣的特点可以提高传播的数量和刺激传播动机。
以下节目引发我的几个小思考:
1.我们拼命为每一件事情寻找它的意义,是不是很荒谬?
公众号大v刘可乐分享说,自己常年受双相情感障碍的困扰,曾经有段时间找不到生活的意义,跑了好多心理医生都不得法,最后去见了哈佛大学双相情感障碍研究所的医生,医生就反问了一句“那你有没有想过,意义的意义是什么?”
这句反问一下子就击中了她。
《奇葩大会》:你根本不是一个娱乐节目过去我们喝了太多的鸡汤,任何事都需要有一个好听的意义,意义的意义被过度放大,好像我们做每件事都要“有意义”才没有白做。
2.没有伟大志向错了吗?
新东方俞敏洪做客的时候,蔡康永问他如果你的孩子不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你会怎么办。
俞的回答我觉得值得每个家长学习:
“人一辈子两个东西最重要,第一个是能否拥有每天在日常生活中获得快乐和幸福的能力,其次才是伟大志向是否能让你更加幸福。如果孩子不做大事也能获得幸福,比如平时在家里打打篮球弹弹钢琴和朋友吃吃小吃也开心的话,不需要强迫孩子有个伟大的志向,只希望孩子有一个能养活自己的工作,最好是自己喜欢的工作。”
《奇葩大会》:你根本不是一个娱乐节目多少父母把希望与自己的面子的寄托在孩子身上,许多孩子的生活永远在从这个班到上下一个补习班,从学习这个技能到下一个技能的路上,并习以为常。竞争的意识是从小根深蒂固,大部分的父母都觉得以后这样的孩子会过的更好,物质更优渥,从想过孩子快不快乐。
可是冷静想想奋斗的终极奥义不就是幸福和快乐吗,不是每个人骨子里都有好赢的基因。
很多时候,伟大志向是被忠孝绑架出来的,被鸡汤洗脑出来的,被为了看起来合群逼出来的,虽然心底觉得和朋友撸个串很快乐,不买房租房子也快乐,当三四线城市的小镇青年很快乐。
但我觉得燕雀之志也没什么好丢人的,过上自己喜欢的一生就很了不起。只要能养活自己就行。
我们终于在最坏的时代里迎来了最好的时代。这个时代,不好好学习也可以通过技能和才艺成为网红;卖煎饼果子月收入可以有三万;做公益做义工做一些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有政府支持你的生活;
这个时代里,会收拾家务也可以成为一项技能专家,写出断舍离,影响全球。这个时代开淘宝店可以走向企业化运营。有人逃离北上广,在小城市里过着人人羡慕的“夜阑卧听风吹雨”的生活。
这个时代,每一种生活,都能开出花来。
作为父母更应该做的是尊重孩子的每一种人生的选择,不是去绑架他符合自己的价值观。
3.你也是“蒋方舟式”的讨好型人格吗?
害怕起冲突,怕别人不高兴,做每件事前,都会想有没有符合他人的期待,我们失去原则和底线,从不敢表现自己的不愉快。这是你吗?
《奇葩大会》:你根本不是一个娱乐节目天才作家蒋方舟总说自己是铁路子弟出身,骨子里有种自卑。有朋友问过她:你有没有和别人产生过真实的关系,就是可以争吵,可以把自己最不堪的一面暴露给他。蒋方舟说:“没有!”即便是在最亲密的两性关系中,这个从小自带光环的神童也不知道如何表达真实的自己。
少年得志的蒋方舟从小面对的都是比自己年纪大的人,即使觉得大人在胡说八道,她也要恭敬地赞美。讨好型人格让天才少女做每一件事情从没有取悦自己,更严重的说,失去了自己的底线和原则。
像蒋方舟这样的人,应该很多罢。
马斯洛需求理论里,被需要是一种人的本能需求。我们满足了口腹之欲开始寻求被别人认同,而被认同的诉求则需要我们压抑自己部分天性,酒局上说些违心的话,做些违心的事,努力维持世界和平不惜一切代价。
少年方舟的烦恼,我们多多少少也会碰到。关键看自己想要放浪形骸地做自己,放弃一些别人的正面评价;还是希望隐藏真实的自己,做一个讨好别人的人。
2017年开始蒋方舟选择了做第一种人。
你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