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
《楞严变》——万物因果,通达“知情”

《楞严变》——万物因果,通达“知情”

作者: 谵语镜 | 来源:发表于2019-07-18 16:56 被阅读0次

《楞严经》是佛家经典之一,一般人如有兴趣品证此经,多少能让人减少对世间烦恼的执迷。但若是为了减少眼下烦恼带来的困扰,不择手段地寻求这经典的帮助,则是只把这部经典当做一般的宝物使用,而忽略了经典本身中蕴藏的智慧的力量,就等同于本末倒置了。即便应了因果,在轮回里“被护佑”,怕也难以“知情”、“达命”,还是会被情爱等“业障”所困。

所以,梦得好,梦的不好,都是颠倒;醒得来,醒不来,都是苦恼。为了得到经书,费尽机巧;为了守护经书,也要施展出魔法神妙。这经书吉祥否?非是执迷的痴男怨女,没有骗得了魔王的智慧,根本见不得这经书;这经书应惧怕否?越是沾染福泽,越要因自己的承诺、责任、爱欲,而“自相矛盾”,试图跳出迷障,或者,反而在其中越陷越深……

国王、琴师、公主、母牛、阿修罗、帝释天……下一位登场的,将是哪路神仙?下一个难脱情网的,将得一段怎样的姻缘?

况且,只有《楞严经》会被争夺么?《兰亭》真迹,也会化作让大军冰消雪解的“利器”;只有外物的诱引会让人神魂失措么?自己内心的执念编就的黄粱美梦,才是让人自满自迷的“病根”吧!

一个故事,能写尽多少因果?一番变化,能让几多人勘破生死情爱,就此挣脱心魔网罗?

觉得这样一段对话值得一听——

A:佛法精深无边,万事万物,都可包容在内。

B:这也正常。因何?只因为若是没有“唯物”的证据,所发现、感知的万物都可以用用“唯心”的观念表达。举个例子,人人都觉得一个人天然有对母爱的需要,但是这个爱是什么“物”?用许多的物质就能表达母亲对子女所有的爱了么?母亲出于爱为子女所做的一切牺牲如果不能转化为物质,就不算母亲爱子女了么?所以,世界在未被彻底以唯物的观念认识完全之前,总有唯心的概念。而佛法精深之处,是会令越信奉的虔诚的聪明人越要努力地“唯心所向”,在自身的感知体验上“自圆其说”,演绎出更加精微的精神感知,自然无所不可包容。

是以,“变”,不如“通”么?“明达”,也不过还是要遍历他人可能刚脱离的“循环往复”么?

“过去,我常听老人们说起,那些在阳间作恶的人,死后会因为自己的恶行到阴间受罚。贪婪、嗔恨或淫乐,都会在心中凝结成强大的习气,当人死后,种种黑暗心力,会在亡者神识面前化现出种种恐怖境界。只有真正的智者才相信这些是真实不虚的,而那些自作聪明者总是误以为,自己的恶行会在死后随同躯体一起灰飞烟灭,却没想到自己阳世的身体毁坏后,意念生出的身体还要在阴间接受惩罚。如同在梦中,人们意念生出的身体也常常受苦受难,但梦中人却执为真实。”(P182)

若以真实人生为梦,神识清明之际,就因为恶行习气身败名裂,可为如是观。

“变”,而不灭。终究不是解决之道。

明了、通达因果情由,就像《楞严经》里的阿难本人,也要被世间事触发,被反诘教导才能开悟。为人处事,亦复如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楞严变》——万物因果,通达“知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yal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