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部深度致郁片《超脱》,自我评测心理健康水平堪忧的人最好不要看,我一向自诩乐观,看完倒是没哭,但整个人像是被扔在了狂风暴雨的野外,找不到可以躲避的屋子,就很难受。
说唯一一句俏皮的,男主角好迷人,堪称文艺女青年的天菜。
但剧情实在……暗无天日,压抑和痛苦塞满了整部片子。弹幕里也数次飘过那句经典的网络名言: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我其实并不太认可这句话,人是一个能量体,而童年经历会在身体里构筑能量转换的机器,有些效率高,有些效率低,这几乎是不可逆的。童年幸福的人,能够很好地转化正能量,大概率并不会陷入敏感或者无尽的黑暗之中,也无所谓用童年治愈一生,他们的一生都在及时治愈的过程里,不会拖成重症或者绝症。但与之相反的,童年不幸的人,几乎无法高效运转身体和精神,无法去除心灵之中的黑暗部分,于是沉溺于痛苦之中,循环往复,挣脱不了苦海。
或者该这样说:幸福的人懂得如何避免自己落入不幸,他们掌握了正能量的转换密码;而不幸的人一生不幸,不止童年,成年、老年都在渴求被治愈。
实例正如男主-男主母亲-男主外公,三代人,不幸充斥着各个人生阶段。
真苦海无涯。
在苦海挣扎的人们都渴望能有一根浮木,一艘小船,一座小岛,能够拯救自己,带离苦难。但这也是无望,因为苦海里没菩萨。
背负自己的痛苦已经足够艰难,更何况负重前行?
我们之所以沉浸于互相救赎的剧情,就是因为明白被救赎不亚于奇迹发生。
所以《超脱》拍得很现实的一点是,没有人成为了菩萨,没有人能够拯救他人苦难。
男主善良绅士,也无法负担其他人的痛苦,所以他拥抱了学生,却无法给予更多的抚慰,他猜到了对方赴死的决心,却也无法阻止;被他带回家里的姑娘也同样如此,负责另一个人的人生实在太沉重了,他无法做到,于是只能求助社会机构。
想要努力建设好学校的校长最终被免职,心痛地看着学生不断地堕落的女教师,被所有人漠视的痛苦男教师……全都当不成菩萨。
总之,不想致郁的话,别看《超脱》,虽然它确实是部好电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