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不是事

作者: 门前水杉 | 来源:发表于2021-12-16 22:47 被阅读0次

    阳明先生说“理上明,事上磨,境上练”。今天就讲讲这个“事”。在阳明先生的那个年代,我认为这个“事”与一般的事是不同的,它不是一般的事。

    在古代,人群都有阶层划分的,从高到低依次是“仕、农、工、商”。从这个划分可以看出“仕”是最高,而仕泛指读书人,读书好的可以做官。因此,在古代的读书人,可以理解为上层建筑,也即统治阶层。

    我们知道统治者不仅仅是皇帝一人,还有下面的和大臣以及基层的众多读书人。我们千万不要以为古代的读书人,都是穷秀才,其实他们都是享有特权的,即使是秀才也有。

    我们经常会看到古人动不动会罢官回乡,似乎他们为了自己的理念而勇于抗争。其实我觉得还是他们衣食无忧,才会有这样的事发生。即使官不做了,回家了,还是一名乡绅,日子好过不说,一般人还动不了你。

    就像陶渊明那样的隐士也一样,日子还是过得悠闲的。如果真的像农民一样,为了自己的口腹,披星戴月的在地里干活,可能就不存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了。正因为他日子不愁,才有那样的闲情雅致。

    所以古代的读书人与现在的读书人是完全不同的,古代的读书人,就属统治阶层,在支配地位,尽管有些读书人过得比较落泊。

    再看“商”,“商”在古代最惨,从排位来看,他的地位最低,比那些奇技淫巧的“工”还低。所以在当时做生意的,即使用钱也没用,地位摆在那儿,改不了。有钱不能穿好的,有钱不能吃好的,所以他一旦有钱了,必定会拿出整族的资源,培养下一代,让下一代成为一个读书人。

    所以,在古代纯粹的商人还是少的。要么买地,成为地主,要么读书,成为读书人,完成他们人生中的跃迁。

    从这些分析可以看出,阳明先生所说“事上磨”的那个“事”,应该不是类似成为屠夫一样的事,因为你技术再熟练,只不过是一疱丁而已(当时屠夫与现在的地位不同的)。同样,也不是那些关于奇技淫巧的技术活,更不是那些所谓的生意经。所以他的那个“事”,应该就是读圣贤书,以争取成为圣人。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就是当时最真实的写照。那些所谓的“窗外事”,那都不是事,只有读对贤书,才是唯一的事。

    当然我们也可在阳明先生的成长过程中,也可推理。阳明先生小时,曾钻研象棋,被他老父痛批,那是“小技”,“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并把象棋扔进了河里,阳明先生当时还做了一首诗,作为记念。

    后阳明先生又钻研文章词藻,甚至是佛、道 两家都有研究。《传习录》中徐爱就有记载“人见其少时豪迈不羁,又尝泛滥于词章,出入二氏之学。”可见即使是把文章写的华丽一点,也不算正事,更何况研究佛、道了。

    从以上这些,可体现了“事上磨”的那个“事”,就是读圣贤书的事,而其他的,都是不务正业,都不是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都不是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ydbf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