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体知儒学》读书笔记

《体知儒学》读书笔记

作者: 禅即心在当下 | 来源:发表于2020-03-19 15:30 被阅读0次
    《体知儒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 [美]杜维明著 2012年3月第1版  2012年3月第1次印刷

    1.汤用彤(1893-1964),哲学史家、佛教史家、教育家,曾任北京大学校长,与陈寅恪、吴宓并称“哈佛三杰”。P004

    2.梁漱溟(1893-1988),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新儒学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代表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被视为现代新儒学的开山之作。P004-005

    3.文化的作用是很难量化的,看不到、抓不着;但它的影响非常大,每个人都能感受得到。文化的考虑一定是长期的,不是短期的;文化的考虑一定是多元的,不是单一的。P009

    4.科学主义不同于科学精神,科学主义最大的缺失就是不了解宗教,认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从迷信的宗教时代,到形而上学的哲学时代,再到科学理性时代。而在科学理性时代,宗教都被认为是迷信。实际上并非如此。P016

    5.有一个犹太人的笑话,讨论到底谁是犹太民族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有人说,头最重要,犹太文明发轫于摩西;有人说不是头,应该是心,所以是耶稣;有人说不能算心,算肚子,填饱肚子最重要,所以是马克思;还有人说不仅仅是肚子,人还需要肚子下面的东西,所以是佛洛依德;最后一个人说,不管怎么样,都是相对的,所以是爱因斯坦。P018

    6.语言绝对不仅仅是语言,语言背后一定含蕴着深刻的文化,文化背后一定含蕴着深刻的价值。如果语言教得好,我们就可以传播文化,传播价值。P023

    7.周公,姓姬,名旦,文王四子,武王之弟。《尚书》称“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思念建侯卫行书,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为儒家“元圣”。P029

    8.从学习文明的角度来说,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是学做人;也就是说,中华文明并非只是猎取知识,更是人格的培养。P040

    9.“听”和“视”完全不同,“视”是空间,“听”是时间,对于空间需要首先掌握它的全体,然后再去分析;对于时间,我们无法一下子就掌握全部,必须等待声音逐渐传进来,但是等到后面,前面所说的可能又模糊了。“听德”是儒家非常重视的价值。P043

    10.佛的造型中耳朵很大,我想即是显示听德的重要性。P044

    11.文明体现的不是斗争,也不是辩证。辨证是什么?正反合。辩证法中间是有暴力的,要把正反都消解掉才有合。那么对话呢?既不消解正,也不消解反,而是提升。《大学》就体现了这样一个思路。P045

    12.《论语》里讲“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为什么“和而不同”的境界更高呢?因为“和”是对“异”的尊重。能够体现不同差异的精神,才能达到真正的和谐。P045

    13.五四时期,我们向西方学习的核心价值,从自由与人权变成了民主与科学。为什么?因为后者体现的是工具理性,科学不是为求真,而是为救国、富民;民主不是真正的价值,而是调动民众积极性的一种手段——这是我们学习的价值取向。P052

    14.“工具理性”源自韦伯提出的“合理性”概念。合理性分为两种,即价值和理性和工具合理性,前者相信一定行为的无条件的价值,强调动机的纯正和手段的正确,而不管其结果如何;后者是指行动只由追求功利的动机所驱使,行动借助理性达到自己需要的预期目的,行动者纯粹从效果最大化的角度考虑,而漠视人的情感和精神价值。P52

    15.“经济人”源自亚当斯密《国富论》。P053

    16.西方突出理性,但没有同情的理性可能成为非常冷酷的工具理性,所以我们必须讲中国传统早至孟子时代就开始有的“恻隐之心”。P056

    17.经络是什么?经络是生命的体现,人体一旦死亡,经络亦不复存在。所以用解剖学的方法解剖死尸,永远都不可能发现经络。从物质基础存在与否判断经络有无的人是肤浅的科学主义者,根本不了解近五十年来科学的最新进展。P059

    18.从对话的角度来说,一个人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和立场,才能进行对话。如果一味地跟随别人,是无法进行真正的对话和学习的。P064

    19.亚当斯密,英国哲学家和经济学家,首次提出了全面系统的经济学说,被称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1759年出版《道德情操论》,1776年出版《国富论》,前者属于伦理学,后者属于经济学。亚当斯密把《国富论》看作是《道德情操论》论述的思想的继续发挥。P064

    20.一个民族要立足于世界、一个人要立足于社会,文化是他的根基。P065

    21.我一直有一个基本的信念:任何意识形态,如果你自己都不相信,却想用它来控制民众,效率不会高,可能性也不大。P088

    22.一种念书的方法是把书作为对象,作为知识;另一种念书是把它作为对生命的启示,自身可以和古人的对话。P095

    23.怀海德曾经说过,整部西方哲学史,就是为柏拉图作注脚的。P097

    24.儒家的经典中,《诗经》讲人是感情动物,《尚书》讲人是政治动物,《易经》讲人是追求意义的动物,《春秋》讲认识历史(记忆)动物,还有《乐经》,虽已亡佚,但强调人类可以通过听德体现深刻的情感。人的性向是丰富的,各方面都有。P106

    25.本杰明史华兹说,中国的思想传统在很早以前就拒绝了片面的规约主义,它有很严谨的逻辑思考,但不突出线性思考,而是强调综合思考。中国思想传统有其模糊性,但这种模糊性不是没有达到理性高度的模糊性,而是超出了一般工具理性的模糊性,是具有丰富内涵的模糊性。P113

    26.现在就开始追求意义,你可能成功也可能不成功,但在人生旅途中你会有深刻的满足感。现在只追求成功,对人生意义完全不闻不问,只是顺着大潮流,你会成功,甚至可能非常成功,但你人生旅途的中间是空虚的。P121

    27.成功不成功,有很多的外在条件你是没有办法控制的,但是意义的问题是内在的追求,是为自身内在的生命集聚多一点的资源,你绝对可以做到,任何人都不能够剥夺。P122

    28.希腊哲学家说,如果一个人没有反思生命的意义,这个生命是没有价值的。所以要反思“你要决定做什么”,也就是反思方向是什么。P122

    29.仁可滋润其他核心价值,又是其他核心价值的圆融。对于君子而言,知识不是最重要的,人格、理性、道德才是关键。P144

    30.我很坦白地说,如果用工具理性的方式来念《论语》,是根本念不通的,它不是一套东西,它讲的“政”是正人正己的经世致用,绝非控制术,也不是厚黑学。一个民族,如果只注重当下。既不怀念过去,又不面向未来,那么当下的意义就会非常薄弱。丰富当下,就要有历史意识,换句话说,要能够追远,因为追远可以为未来创造历史记忆。P149

    31.当下是对过去的继承和对未来的期待的综合,唯其如此,当下的内容才能丰富。P149

    32.“仁”是礼的基础,也是乐的基础。有了“仁”这个内在的核心价值,礼乐才能有一定的价值。儒家最重要的核心价值是“仁”。仁,和同情心,即佛教语言中的“慈悲”紧密相关。仁能对其他核心价值起到一种调节的作用:没有仁而只有义,义可能变得尖刻;没有仁而只有礼,礼就变成了形式主义;没有仁而只有智,智就变成了小聪明;没有仁而只有信,信就成为了小信。P152

    33.西方社会的形成通过契约,中国社会的形成是依靠协商。也就是说,中国社群存在的前提不是契约,而是信赖。通过协商成立的社群是一个自然凝聚的过程,由家庭慢慢扩大,成为社会。P168

    34.君子不要成为一种定用,一种只有单一功能的工具,过早地变成专业人才,可能会妨碍整体的成长,应该有足够的弹性和发展空间来创造自己。P185

    35.法国艾米尔涂尔干与卡尔马克思及马克斯韦伯并列为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P209

    36.真正的超越,是从感性提升到知性,从知性提升到理性,最后从理行提升到悟性。知性一定具有感性;理行一定既有知行又有感性;到了悟性,理行、知行和感性都包容在内。这就是层次的不同。P218

    37.《孟子·告子上》:“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P222

    38.“感”本身就是生命的跃动。P225

    39.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P227

    40.《大学》里有一句,“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本”是一个和新观念。修身不仅有横向的广延,还有纵向的发展。P244

    41.“政治”的“政”就是“正确”的“正”,所以它有深刻的道德理念;“经济”就是“经世济民”,所以它有深刻的人文关怀;“社会”是从日本翻译过来的,“社”是“社稷”的“社”,“会”是集合,会馆、集会、以文会友……所以它有深刻的社群伦理。P249

    42.体知,就是一种身体的思考,不只是脑的思考,不只是心的思考,不只是理智的思考,而是一种身体的思考。“身”的意思不仅是西方的boday。“修身”,不仅牵涉到身体,还牵涉到心知,牵涉到灵觉,牵涉到神明。P249

    43.科学主义和真正的科学精神是互相排斥的。假如从科学主义的角度理解科学发展观,那我们不仅是自我设限,而且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科学。如果不注重生态环保,不注重人际关系,不注重人之所以成为人的基本价值,这就不是科学发展观的路,而是一条用科学主义灭绝人性的不归路。P250

    44.如果把信息和数据混为一谈,格调一定不高;如果把数据和知识混为一谈,那就更糟了——知识有它的系统性,有它的复杂关系;如果把知识和智慧混为一谈,基本点就出了很大问题——智慧需要了解人生哲学、人生意义。P251

    45.如果“知”不能够有转化的功能,那根本不是真知;真正的“知”一定有“转化”的功能,也就是说必须有“操作性”。P252-253

    46.从本体论的角度看,每个人不仅在潜能方面可以完成自我人格,在人生经验中间,多多少少也有这种体悟。儒家的一个基本精神就是:如果你自己没有体知,那么对一般的人讲不可能有什么共鸣,所以你不要去责备一般人,而是要责备你自己,因为你所传达的信息本身出了问题,否则每个人都应该能够接受。这与希腊哲学、基督教的神学有很大的不同,他们认为,只有最高境界的哲学家才了解哲人所企及的智慧。而儒家则认为,真正的人生智慧,可以使每个人都有所体悟、有所感受,只是感受和体悟的程度不一定相同,大小、深浅也不一定相同,但是存在着共同的语言,而且大家可以互相沟通。P255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体知儒学》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ydl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