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19:正道趋静
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孔子说:“射者射箭好比君子修身,偏离了箭靶子的中心,就反躬自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一切学问都是为着解决具体问题而产生和存续的。丧失了解决具体问题作用的学问,便没有存续的价值了。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没有解决具体问题意义和价值的学问。
中庸之道之所以传承至今,其根本在于它自身还有解决具体问题的意义和价值在。
中庸被孔子奉为人所能修养成的最纯粹、最完美的德性——“中庸其至矣乎”。换言之,在孔子看来,中庸可以解决人类所面对的一切问题。如果其它具体学问是为着解决某个、某类具体问题而产生和存续的话,中庸则是一切学问的根脉,一切人类学问从根本上都发自中庸。
在生活中,我们总有一种感觉,似乎人生面对的问题是永远也解决不完的。有时候,还会有越解决问题越多的尴尬。这个时候,人内心里会生出“根本”这个概念,似乎抓住根本,解决了根本问题,这种“斩不断、理还乱”的问题才能得以缓解和优化。《大学》讲“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强调的便是抓住了事物的本末终始,才能不断趋近于最根本、最纯粹的中庸之道——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常情、常理、常道,才有利于人的完成。
圣人立言,必是亲身实践验证过了的,这样说出来的话,才让人倍感亲切。后人读起这样的文字来,才会有身临其境之感。孔子一再强调自己“述而不作”,“述”的是什么,一方面是前人的文明经验——常情、常理、常道;另一方面是自己亲身体验、实践过的,经由自己切己体察的道。
孔子时代,有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实际上“六艺”是当时贵族子弟的必修课。孔子被当时人称为“多能”,意味着他对君子“六艺”都很精通。他自己讲如果一定要在射和御之间选一样作为立身之本,他愿意选择“御”——驾车。又讲,如果富贵可以循道而求的话,他会凭借“御”的技术去求富贵。
对于“射”,孔子也是精通的。“射有似乎君子”就是孔子在拿射礼来说明君子之道。
“射”是古代贵族的立身之本,天子凭借“射”来考察诸侯,故有“射侯”之说。诸侯凭借对于“射”的修习来修身。《礼记》中,专门有关于“射礼”的论述,不同层级的诸侯、卿大夫,进行射礼时,会演奏不同的音乐。射礼比的是诸侯、卿大夫合乎相应音乐节拍的程度,将箭射到箭靶上的准确度。天子凭借这两个评判标准,决定对诸侯的奖惩。换言之,“射”决定着诸侯的“饭碗”。这两条标准之中,箭射到箭靶上的准确度很容易理解,射者步履、节奏合乎相应音乐节拍的程度,在今人看来,多少有些匪夷所思。今天的人们抱怨上级给的KPI指标太多时会抱怨说“既要马儿跑得快,还要马儿姿势优美”。乍一看这个抱怨是合理的,认真想想,这个要求本身才是中庸的。恰如早年天子考察诸侯“射”时的两个指标。
认为这两个指标是合理的人,常常是由自心出发的。正如孔子所讲“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一方面,不能和着音乐的节拍把箭射到靶心上,天子会追究诸侯修身不到位的问题,做出相应的惩处。另一方面,诸侯本人如果出现了箭射不到靶心的问题,既不会抱怨比赛规则的问题,也不会将责任推诿他人身上,而会反求诸己身。反求诸己身时,才会意识到“修身”的问题,才会向“正心”“诚意”上求。相反的,认为这两个指标不合理的人,不会将努力的重点归诸修身,最终必然走向“怨天尤人”,“怨天尤人”不是君子当取的人生态度。从这个意义上讲,抱怨在上位者“既要马儿跑得快,还要马儿姿势优美”的,一定程度上是“反中庸”的“小人”——“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外显出来的“射者”的结果,从君子的视角看过去,是他自身修身的结果。《大学》讲“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这个修身的结果,与他日常对“正心”的坚持修习休戚相关。今天,我们看奥运会上的设计比赛。选手之间,比的当然是技术,但更重要的还是“正心”的程度。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本来为众人所看好的选手,因为忿懥、恐惧、好乐、忧患,而瞬间失了水准,成绩让人大跌眼镜。今人所谓的“心理素质”,说到底就是一个人对“正心”条目的修习程度。
反中庸的小人要解决问题,因为他一心眼光向外的缘故,最终流于怨天尤人,常常是问题越解决越多,越解决越困难。之中庸的君子也要解决问题,因为他一向反求诸己的缘故,最终完成于对自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习条目的提升,抓住了问题的本末终始,必然是问题越解决越轻松的。我们看孔子高度赞赏的弟子颜回,也不过做到了“不迁怒,不贰过”而已,这个“不迁怒,不贰过”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是指向于“正心”的,在这个方向上,进一步有进一步的欢喜,小进有小得,大进有大得。古人讲“德者,得也”,每一份小得或大得,都是人之为人该有的德性上的修养与提升。
君子所信从的中庸之道便是正道,正道是趋静的,《大学》明确指出“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有得者必有德,不断完成德性上的修习与提升,才是人之为人的“灵性良心”所在。才是人作为个体完成“人〞的定义、定位的必由之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