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一蓑烟雨——《苏东坡传》书评
《苏东坡传》卷一摘录与品评

《苏东坡传》卷一摘录与品评

作者: 温雯二雅 | 来源:发表于2018-12-02 13:39 被阅读63次

    作者:罗逍

    摘录

    可是,使作品经久而不失其魔力的“真纯”又为何物?苏东坡对写作与风格所表示的意见,最为清楚。他说做文章“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孔子曰:言之不文,行之不远。又曰:词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则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乎?是之谓词达。词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扬雄好为艰深之词,以文浅易之说。若正言之,则人人知之矣,此正所谓雕虫篆刻者”。在此为风格作解释,苏东坡很巧妙地描写了他自己的为文之道,其行止如“行云流水”,他是把修辞作文的秘诀弃之而不顾的。何时行、何时止是无规矩法则可言的。只要作者的情思美妙,他能真实精确地表达出来,表达得够好,迷人之处与独特之美便自然而生,并不是在文外附着的身外之物。果能表现精妙而能得心应手,则文章的简洁、自然、轻灵、飘逸,便能不求而自至,此处所谓文章的简洁、自然、轻灵、飘逸,也就是上好风格的秘诀。文章具有此等特性,文章便不至于索然无味,而我们也就不怕没有好文章读了。

    倘若不嫌“民主”一词今日用得太俗滥的话,我们可以说苏东坡是一个极讲民主精神的人,因为他与各行各业都有来往,帝王、诗人、公卿、隐士、药师、酒馆主人、不识字的农妇。他的至交是诗僧、无名的道士,还有比他更贫穷的人。他也喜爱官宦的荣耀,可是每当他混迹人群之中而无人认识他时,他却最为快乐。他为杭州、广州兴办水利,建立孤儿院与医院,创监狱医师制度,严禁杀婴。在王安石新法的社会改革所留下的恶果遗患之中,他只手全力从事救济饥荒,不惜与掣肘刁难的官场抗争。当时似乎是只有他一个人关心那千里荒旱,流离饿殍。他一直为百姓而抗拒朝廷,为宽免贫民的欠债而向朝廷恳求,必至成功而后已。他只求独行其是,一切付之悠悠。今天我们确实可以说,他是具有现代精神的古人。

    晚辈高声朗读经典,老辈倚床而听,抑扬顿挫清脆悦耳的声音,老辈认为是人生的一大乐事。这样,父亲可以校正儿子读音的错误,因初学者读经典,自然有好多困难。就好像欧阳修和后来苏东坡都那样倚床听儿子读书,现在苏洵也同样倚床听他两个儿子的悦耳读书声。他的两眼注视着天花板,其心情大概正如一个猎人射了最后一箭而未能将鹿射中,仿佛搭上新箭,令儿子再射一样。

    偶尔他们的船驶过一个孤立的茅屋,只见那茅屋高高在上侧身而立,背负青天,有时看见樵夫砍柴。看那茅屋孤零零立在那里,足可证明居住的人必然是赤贫无疑,小屋顶仅仅盖着木板,并无瓦片覆盖。苏东坡正在思索人生的劳苦,忽然瞥见一只苍鹰在天空盘旋得那么悠然自在,似乎丝毫不为明天费一些心思,于是自己盘算,为了功名利禄而使文明的生活受到桎梏镣铐的夹锁,是否值得?在高空飘逸飞翔的苍鹰正好是人类精神解脱后的象征。

    这时有一个年老的船夫,开始给他们说故事。他自称年轻时,常攀登那些最高的山峰,在山顶池塘中洗浴,衣裳挂在树枝上晾干。山中有猿猴,但是他爬到那样高处,鸟鸣猿啼之声已渺不可闻,只有一片沉寂与山风之声而已。虎狼也不到那样高处,所以只有他一人,但他并不害怕。神女祠附近有一种特别的竹子,竹枝柔软低垂,竟直触地面,仿佛向神俯首膜拜一样。有风吹拂,竹枝摆动,使神坛随时保持清洁,犹如神女的仆人一般。苏东坡听了,颇为所动,心想:“人也许可以成仙,困难就在于难忘人欲耳。”(神仙固有之,难在忘势利)在东坡一生之中,他也和当代其他人一样,很相信会遇到神仙,相信自己也许会成仙

    卷一简评

    苏东坡何以成为苏东坡?林语堂在此书开篇第一卷中,就带读者走近苏东坡的童年与青年时代,探究苏东坡人格最初形成时所受的影响。

    从大环境上看,苏东坡降生在四川眉山的一个中产之家,眉山的宜居环境,当地好学、好辩的风俗给幼年的苏东坡亲近自然的机会,也赋予他天生善辩的能力,为他后来清新的文风、有力的政论埋下伏笔。家庭条件的优渥亦使苏东坡得以拥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林语堂这样描写苏轼家的老屋:“在纱縠巷,有一座中等结构的住宅。自大门进入,迎面是一道漆有绿油的影壁,使路上行人不至于看见住宅的内部。影壁之后,出现一栋中型有庭院的房子。在房子附近,有一棵高大的梨树,一个池塘,一片菜畦。在这个小家庭花园之中,花和果树的种类繁多,墙外是千百竿翠竹构成的竹林。”正是在这样的庭院里,在母亲与使女的陪伴下,小东坡一天天成长,从襁褓中的婴儿,长成了誓做范滂的少年。

    除环境外,亲人对东坡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不管是从遗传的角度考量还是单纯出于言传身教的作用,苏东坡的祖父和父亲的性格都在他自己身上得到体现。

    苏东坡的祖父虽不识字,但人品不凡。书中写到祖父“衣食无忧,优哉游哉,时常携酒一樽,与亲友在青草地上席地而坐,饮酒谈笑,以遣时光。大家饮酒高歌,令规矩拘谨的农人都大为吃惊。”林语堂评价他身上藏着有“身心精力过人的深厚,胸襟气度的开阔,存心的纯厚正直”,在我看来,这样的豁达开明比熟读四书五经重要的多,苏东坡后来不拘小节,随遇而安的个性想必也来自祖父。

    与祖父相比,苏轼的父亲苏洵可要有名多了,他“秉赋颖异,气质谨严,思想独立,性格古怪”,倒像是个做学问的人。苏洵无疑是拥有过人智力的,因而他的科考失败也必然使他抑郁,转而将希望寄托在自己的两个儿子身上。父亲的监督推动苏家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自小读遍文学经典的苏轼苏辙两兄弟最终自然不会让父亲失望。

    值得一提的是,苏洵在文学上的观念也对东坡起到重要作用。他“一向坚持文章的淳朴风格,力戒当时流行的华美靡丽的习气”,重视文章的质朴自然,这在当时十分先进的思想,使苏轼的作品得以从庸俗繁琐的文章中脱颖而出,成为一股清流,也促使苏轼逐步形成自己对文学的独立思考。

    诚然,苏东坡如何走出自己的人生道路,其核心动力来自他本身,但外界因素乃是给苏东坡独立发展提供的养料,卷一写明上天似乎偏爱苏东坡,接下来便看苏东坡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做出自己的选择。

    《苏东坡传》卷一摘录与品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苏东坡传》卷一摘录与品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yej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