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互联网两件大事再次引起公众对信息隐私和信息安全问题的广泛讨论。
首先是“Facebook泄漏5000万用户信息”的消息登上了国内外新闻的头条,FacebookCEO扎克伯格则在当地时间3月21日也发文回应,承认是在他的监管之下发生了泄漏事件,向公众致歉并提出了一些补救措施;
而在Facebook泄密事件当口,百度集团董事长李彦宏3.26号在中国高层发展论坛发表如下言论,顿时引起网友的口诛笔伐。
我当时看到财新网的标题【李彦宏:中国人愿意用隐私交换便利性】时的心情和大多网友是一样,心里很不是滋味:我们似乎又被代表了?我们似乎成了为利益可以放弃隐私的“贱骨头”?但又隐隐觉得哪里不对劲(可能是入坑新媒体后锻炼出来的一个职业本能吧),所以我去回看了李彦宏当时说这番话的具体情境。
当时论坛话题聚焦在“中国经济新动能”,李彦宏从无人驾驶谈到人工智能,然后谈到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数据优势。而当时李彦宏的原话是这样说的:
“同时我也认为,中国人对隐私问题的态度更加开放,也相对来说没那么敏感。如果他们可以用隐私换取便利、安全或者效率。在很多情况下,他们就愿意这么做。当然我们也要遵循一些原则,如果这个数据能让用户受益,他们又愿意给我们用,我们就会去使用它的。我想这就是我们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的基本标准。”
所以网友群情激愤有两部分原因,一部分的确是李彦宏语出惊人让人反感(因为百度在用户隐私保护方面是有黑历史的,具体可以搜索“魏则西事件”);但另一部分却是媒体有意带节奏的结果(标题断章取义以博人眼球)。
02
对于李彦宏的言论,我们的确用隐私交换了便利性,但这并不是我们自愿的结果,而是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相信大家手机里都装着各种App,这些App中有着一些是手机预装的。我们刚开始使用这些App一般会遇到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App无法卸载(尤其是手机预装的App);
第二种情况是使用App前必须勾选某些权限,如果不勾选则无法打开App,所以很多用户为了使用这些App不得不勾选这些权限,比如高德地图(当然不是黑高德地图,只是手机里刚好有它的截图):
甚至之前还遇过一个更奇葩的计算器App,使用时居然要申请短信通话拍照权限,甚至还要遍历联系人的权限。当时我就一脸懵圈了,我用个计算器算个数您申请那么多权限做啥子嘞?所以对不起,我只好把你卸载了。
我们可能出于各种不同的原因不得不使用某款App,我们不得不授予权限给它们,但我们总有知情权吧,我们想知道它们是怎么搜集我们信息的?搜集了哪些信息?又用到哪些方面?
但现实给我们的回复往往是:抱歉,你不开放权限你就没法使用。以至于我们现在注册某些网站时都不会去细看那些密密麻麻的隐私说明和用户协议,注册完成后也不会去看哪些App开了哪些权限。
我们知道自己的信息泄露,却又无能为力,这真的很糟糕。
而用户信息泄露给我们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受到骚扰和诈骗。
根据《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6》指出,网民平均每周收到垃圾邮件18.9封,垃圾短信20.6条,骚扰电话21.3个。“骚扰电话”是网民最反感的骚扰来源,“电脑广告弹窗”和“APP推送信息”紧随其后。
03
“大数据时代,人人都在‘裸奔’。”一句无奈的玩笑话,折射出大数据洪流之下,个人隐私信息被严重盗用、滥用的现实。
这让我想到了英剧《黑镜》中的一个设定:那个时代每个人的耳背都植入了芯片,你可以把过去所有的记忆通过芯片记录进去,然后就可以用“遥控器”随时调用,反复查看。
装了这样一个东西,看似“回忆过去”这个动作不再出现偏差,但那些打着维护正义,寻找真相旗号的人,却可以随时查看我们的经历,监视我们的生活,我们不就是赤条条的暴露在所有人面前吗?
而我们正经历着一个几乎相同的时代。
大数据时代,我们几乎每个人都无法避免地被裹挟进这股洪流之中——
比如我们早上起来,抓起手机查看当天天气预报,然后查询公交地铁路线或者约个滴滴专车,接着在乘车过程中看新闻资讯,用社交软件和朋友聊天互动或者向上级汇报工作,下班后定个晚餐或者定场电影,看完电影后发个观影感受……我们这些看似普通的日常动作,都在为大数据时代做出贡献。
我们作为大数据时代作出贡献的同时,也切切实实的享受着大数据时代带给我们的便利性。所以****我十分认同隐私和便利性之间的交换行为,但我不认同的是李彦宏的观点,有打着“我们是为用户提供便利性所以才使用用户数据”的幌子来标榜高尚的嫌疑。
大数据时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我们在享受它带来的好处的同时,必然会经历一次次阵痛,这一次次阵痛其实就是每一次隐私安全问题暴露的过程,也是社会各界和专家一次次广泛讨论的过程,更是在讨论中不断找到更优解决方案的前进过程。
试想以下,如果一个体系一直不出问题,那一定是在酝酿着一个更大更严重的问题。它特别像人的身体,很多时候人们要么不生病,一生病就是大病。但其实每一次小生病都是身体系统的预警,预警你身体出问题,所以出了问题,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当务之急。
最后想提一下,欧盟的GDPR(《一般数据保护条例》)即将上路调查Facebook,相信能给中国数据保护方面带来不少学习借鉴的地方,个人十分期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