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听到的歌曲大都是走在街上别人的音响里播放的,或者身边的人在哼唱,我在旁边也不得不听了一下。那种场景下的歌曲可想而知,大都不怎么好听,值得欣赏的就根本没有了。
后来上了小学和初中,跟着老师学了几首歌,但也只是学会哼其中几句旋律,根本不知道也没想过音乐是什么,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有音乐。直到高二的时候应该是2008年,有一次无意中听了室友张学亮的mp3,躺在床上一个人静静的听了几首。歌曲是什么不记得了,听得过程中就感觉心灵在震撼,感慨怎么会有这么好听的歌曲,想不明白,过后也就没深究了。
再后来很快上了大学,也没什么一个人静静地听歌的机会,而且对听歌也没有强烈的诉求。对歌曲的理解仍停留在小时候,一个人在里面吼,配上一些所谓的旋律罢了。大学还流行了爱情买卖,你是我的小苹果之类的歌曲,宿舍经常有人哼唱,这反而增加了我对歌曲的厌恶感。
回想起来,歌曲还是有一些时候给我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一次是在初一班会活动的时候,英语老师刘影唱了一首田震的《执着》,声音好听,充满力量。还有大二的时候一次聚餐,音乐系的一个女孩子唱了几句《套马杆》,歌声豪迈、婉转、悠扬。
真正让我对音乐逐渐产生兴趣并开始去深入了解的,是听了中国好声音之后。每一期都跟着看,看到这些人对音乐的热爱,在舞台上的精彩表演显示了他们对音乐的不同理解。今天中午也看了一会,李建导师说的一句话让我深有感触:诗经是歌词,宋词也是歌词,现在的流行歌曲其实也就是现在民间的歌词。
这句话如同醍醐灌顶,把我这段时间对诗词的困惑,这些年对音乐歌曲的困惑串连了起来,困惑少了些,对这一类东西的理解又加深了一步。感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