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高小荣,今天的计时官之一。我分享的题目是《用责权利的商业逻辑来读书》。我本人并没有读过商学院,也不是学经济的,这个题目源于我上周六得到线下大课上听来的两个故事。我今天借花献佛来分享一下这个两个故事和《阅读的力量》给我带来的启发。
第一个故事是发生在尼泊尔,十八年前,有一个微软高管叫John Woods,他当时是微软在中国的市场总监。有一次休假的时候,他就去了尼泊尔。他无意中被邀请参观当地的一所学校,却发现那里有一个空荡荡的图书馆,墙上挂着一张破旧的、卷了边的世界地图,依旧可以看到苏联、东德那些早就不复存在的国家。而仅有的一些书因为怕孩子们损坏,就锁在柜子里。
那这些被当做宝贝的书是什么呢?一本爱情小说,封面是一对衣衫不整、激情拥抱的情侣;一本厚厚的艾柯的大部头小说,还是意大利文的;孤独星球的《蒙古旅行指南》,还有乔伊斯的《芬尼根守灵人》。这些晦涩难懂的书可能是路过的旅行者们留在学校的,或者是嫌重扔掉的,被学生们当宝贝捡起来、供起来的。
这些书适合孩子们读吗?大家可以看到。反正统统都不适合孩子阅读。
他感到特别震惊和疑惑,学校的450个孩子没有书读,在一个物质资源如此丰富的世界,怎么会发生这种事情?当时他就是感叹了一下,临走时,校长说了一句话,他说:“也许,先生,有一天你会带些书回来。”然而就是离别时校长的一句话,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后来约翰.伍德真的又回到了那所学校,还将数千册书捆在牦牛背上送了过来。正是在那时,伍德决意离开微软,创办“阅读空间”以造福全世界的儿童。
那学校有了书之后,真的能保证开放给学生阅读吗?还是会像那几本书一样当宝贝给锁起来呢?约翰伍德先生,也有这样的担忧。他就采用了商业上的责任、权利、利益三者绑定的方式,他在捐书、建学校、建图书馆的时候,会要求农村共同投资,要求受助父母、学校、村子付出等额的资源。比如,8000美元可以用来买材料,但学生父母需要出钱或出力来盖这个学校。
这样的要求不仅让捐款翻倍,更重要的是,当地人成了项目的主人。一个重要捐助人说,只有当地人觉得是项目的主人时,项目才能持续地发展下去。
John不是拿了钱就人间蒸发的那种募捐者。他会不断地告诉捐款人款项的运用,和令人喜悦和感人的结果。比如,当他到尼泊尔看到一所几年前建的学校,被当地人自己筹款加建并且学生翻了一倍以后,马上写电子邮件给当年的那个捐款人。而捐款人非常高兴,马上又捐了两个学校。这钟事情不是一次而是常常发生,很多捐款人成了长期支持者,而且数额不断增加,还鼓动自己的朋友也来捐,成了组织的义务筹款者。
John把结果量化,并时时刻刻传达。组织所有的电子邮件签名都写着最新的数字:多少学校、读书室被建立,多少书本被捐出,多少奖学金被发放。他让捐款人和支持者(包括组织成员)看到努力的成果。
约翰伍德把他的故事写成了一本书,《离开微软改变世界:一个微软高管的意外人生》。2005年底,图书捐赠累计100万册,“阅读空间”已经与当地社区共同创建4,100所学校和图书馆,100余万名儿童从这项能够影响他们终生的教育计划中获益。
泉公益
大家看到,这些捐款人很幸福。而讲这个故事的刘老师就不是那么幸福了。为什么呢?他捐助四个儿童读书,有次他通过某公益组织给一个孩子捐了1000块,后来在孩子写给他的信里,他才得知这个孩子只收到了180块,那剩下的820块去了哪里呢?
这件事让他气愤之余,他就想可能是公益组织把剩下的钱给了另外的慈善项目,而公益组织没有履行相应的责任,且让捐赠人的利益(这里指心理的感受)受到了损失。后来他借用约翰伍德的方法,自己做了一个公益网站,叫泉公益。
网站以项目为基础,接受社会的捐助,整个网站透明化运营。作为捐赠人,大家其实在捐赠的时候,都很想知道自己的钱被用到了什么地方。而这个泉公益就做的特别好,在我做PPT截图的时候,已经有166个项目发起过募捐,共有1432人次捐赠,共捐赠了7792723.72元。
说到捐赠,我有次去静安寺,自己也不由自主的捐了点钱,看到工作人员用蛇皮袋来装钱,还有一辆运钞安保车来拉钱。我就想,这些钱除了给出家人发工资之外,还被用到了什么地方?难道真的是打造金佛、金菩萨去了。我也在网站上查了一下,有个佛慧慈善基金,每年也会捐赠助学金给一些学生和学校,我的心也有一点点安慰。那在得知泉公益这个平台之后,那我再捐赠的话,就会选择像这样的平台。
大家可以看到首页的导航栏有几个选项,募款中的项目、实施中的项目、成功案例等。想要捐款的人,可以一眼看到有什么项目需要捐助。而捐款的人也可以看到自己捐助过的项目现在进行的怎么样了,点击实施中的项目,比如这页的故事小屋的项目,可以看到项目计划、项目实施中的阶段性成果、照片、以及费用的花销、还可以点开看到发票,还会看到项目的总结、答疑,捐赠人还可以评价。
如果某个公益机构发布的项目运行的很差,那他也没脸再来发布项目了,就会逼的他履行自己的职责,真的把慈善项目做到位,帮助到真正需要的人。
学校、老师、家长、孩子的责权利
教育部门和学校的责权利
以上两个故事都是运用责权利商业逻辑的成功案例。那再回到阅读,我们的教育部门、学校、家长、孩子都有什么样的责任、权利和利益呢?
《阅读的力量》这本书以很多案例研究,引用了几百篇论文,来说明自由阅读可以提高阅读理解力、词汇、拼写能力,甚至塑造写作风格,在语文教育中应该要占有一席之地。那教育部门是不是有责任去推广这种自由阅读的方法,在现在的语文教育中占有一定的比重。
同时,学校去开设图书馆,甚至建筑师在设计学校时,也可以主动设计一栋图书馆,或者一间图书馆,并在设计图纸上明确的标注,即使学校不同意,或者没打算时,也要主动去说服。甚至每个班级都可以布置一个图书角,并且每天安排一定的自由阅读时间,老师带头阅读做榜样。
这张PPT上的图书馆,是一个芝加哥小学的图书馆,可以看到它给人很轻松的感觉,墙上有一些儿童画、玩偶、还有名人的照片,书架的高度都适合小学生的身高,书有不同的摆放方法,有的是将书籍展示出来的,有的是传统的立着摆放,也有不同的阅读空间。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图书馆。
说到这里,我就想到自己小时候读书很少,学校也没有图书馆,除了教科书没有什么书可读的情境。那自读书以来,语文成绩一直在及格线徘徊的事情。尤其写作文的时候,特别头疼,每次都是最后的时刻才编完。直到高中,我还是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不会写,看别人下笔如有神,我怎么就写不出来呢。我看别的同学还看一些作文书,我还鄙视人家抄书,其实人家是看书是在找适合作文题目的素材。过了若干年后,终于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自己狭隘,孤陋寡闻,书读的太少了。
记得高中时写作文,那会要求写800字,有一次,语文老师的评语都快800字了,近乎把我的作文给重写了一次。这也是他当时最认真、最多的一次评语。后来,高考模拟的时候,有次偶然和一个同学考了一样的分数,70多分(满分150),老师怀疑我们俩照抄了。把我叫到办公室,教育了一番,即使在我说没照抄的情况,监考的数学老师作证的情况下,也没有改变不了他对我的印象。最后他说,“枉我曾经对你那么用心,你真是孺子不可教也”。
家长的责权利
所以在我知道读书的好处之后,我就看了好多书。那做了父母之后,也就主动在家里创造阅读的环境。
除了传统的书架外,我也家里布置了一个可以展示图书的地方,就像第一张图显示的那样。那同时,我自己也经常多读书,做个带头妈妈,当孩子的榜样。同时,经常抽出一定的时间,朗读书给孩子听。所以,不读书的父母,除了读书给孩子听,自己在日常也要多读书,读自己的书。
孩子的责权利
刚说了家长的责权利,那孩子应该做什么呢?当然也有自己的责任,比如在布置图书角的时候,孩子有责任也参与进来。组装书架的时候,我邀请她用一个硬币帮忙拧螺丝。她自己把喜欢的书展示出来。那看完书了,不能看哪扔哪,看完之后,要物归原位。
孩子有什么权利呢?除了读书的权利,还有什么呢?
我思考良久,孩子也有选书的权利。通常选书买书这件事都由父母代劳了,我基本上买书是听某个妈妈,或者某个微信公众号的介绍。但我发现,有的书孩子根本就不喜欢看。比如有位妈妈推荐了《大卫,不可以》,我家宝宝看都不看,看一眼还哭,可能女宝宝不喜欢那个尖尖牙齿的小男孩,现在只好在家里落灰。
接下来,在选书买书的时候,也会带孩子去一些绘本馆,或者给她看一下网上的介绍图片,让孩子自己选择喜欢的书。
有时候,我们大人以为孩子还小,就一手代劳了,这个时候记得孩子是她自己的图书角的主人时,他会更喜欢读书,读更多的书。
在读书这件事上,我相信如果我们都知道了各自的责任、权利和利益,那阅读的力量就会更强大。
微信公众号:荣能量氧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