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说的一切都可能是错的!
即使你赞同我的观点,你的生活也不会因此有任何改变!
除非——你采取了相应的行动。
(这是书先生的第163篇原创文章。本文约2000字,请花8分钟来阅读。)
引子
这又是一个因为学员群的讨论而产生的题目。在学员群里,我解答大家关于英语学习的疑问。同时,学员们的问题又引发我的很多思考。这真是一个双赢的局面,所以,这是一件值得终生去做的事情。而我们的讨论,就和“终生”二字有关。
终生学习和驱动力
这些年,大家都在谈终生学习。成为一个终生学习者似乎已是共识,但很多人成为终生学习者的动机却颇值得怀疑。他们在讨论为什么需要终生学习时,给出的理由往往是“信息爆炸”啦,“不持续学习就会被淘汰”啦之类的。仅就终生学习本身而言,这样的动机是很有用的。但这种想法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终生学习不是我们生活的目的,不被淘汰也不是我们生活的目的。
过得幸福满足才是我们生活的目的。
本质上来说,为了不被淘汰而终生学习是恐惧驱动,这和奴隶害怕受到惩罚而辛勤劳作没有本质区别。奴隶往往是终生劳作的,但奴隶的生活有多大的幸福感呢?答案恐怕是没有。
另一个常常终生辛勤劳作的群体是企业家。论劳动强度和时长,他们当中一些人恐怕比过去的奴隶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很显然,前者的幸福度远高于后者。这就是幸福感驱动和恐惧驱动的区别。
换个角度看,企业家辛勤劳作是为了自己想要的结果,而奴隶辛勤劳动仅仅是为了避免自己不想要的结果——当然,这不是奴隶的错,这是奴隶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造成的。我常常喜欢把同一个问题用不同的角度翻来覆去的看,目的是为了把它看得跟清楚。
所以,这时我们还可以得出一个相关的结论:在我们的一生中,仅仅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是不够的——虽然这是必要条件——我们还必须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在我10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经常给学生传达这样一种观点:你可以不学英语,但你因为放弃英语省出来的时间,必须用到你想要掌握的技能上。否则,你就是单纯的畏难或者懒惰。
让我把这个观点说得更通俗更明确一点吧:你不能因为不想做A,而去做B。你去做B的唯一理由应该是你想要做B。
写到这里,我觉得我可以对最近某微博人士的“英语无用论”做一个简短而有力的反驳:不学英语并不能提高你其它方面的能力——一个人的生命质量并不会单纯因为少做一件事情变得更高,提高生命质量的是我们做的事情。更何况,如果你选择放弃的恰恰是大概率能够提高你生命质量的事情,那就得不偿失了。
(当然,我不得不很遗憾的说,和没有概率思维的人讨论问题是很困难的。)
学习者的幸福
前面说到,终生学习不应该是受恐惧驱动,而应该受幸福感驱动,那么终生学习者可能有哪些幸福感呢?从上小学开始(我没有读过幼儿班),我就一直在念书。到现在为止,读了两个本科,两个硕士。目前第一个博士在读中。某种程度上,我算“职业读书人”了。所以,关于终生学习者的幸福感,我可能还有点发言权。
我这些年的经验告诉我,学习者有两大幸福感来源。有意思的是,这两个来源竟是矛盾的,因为它们一个是“熟悉”,一个是“陌生”。
所谓“熟悉”的幸福感就是看到一个现象能够联想起曾经看过的某本书、某篇文章或者学习的某个原理。这时候,你大脑里的声音就是“这不就是XX所说的XXX吗,只不过换了一种形式”或者“果然如此,XX诚不我欺也”。这是一种因为了然、洞明而产生的幸福感,它让你觉得自己能够掌控周围的世界,因此增强了安全感。不是有句话吗,叫“人最大的恐惧是未知”。
有趣的地方来了,对于终生学习者来说,未知也是幸福的来源,这就是我上面提到的“陌生”。所谓“陌生”的幸福感就是学习到一个新的视角后发现自己又多了一种武器,或者接触到一个无法解释的现象时发现自己还有事情可以做。这时候,你大脑里的声音就是“我靠,还可以从这个角度去思考,牛逼”,或者“哈,这个问题还没有人研究过呢,或许我可以做点什么”。这是源于人类探索本能的幸福感,它让你不断突破自己知识的边界甚至人类知识的边界,你要么因为感受到自己日益强大而充满信心,要么因为可以为人类带来新的认识而充满自豪。
在我看来,以上两种感觉是人能够追求的最大的幸福。
两种幸福感来源的矛盾,其实能够带来一种特殊的效果——那就是从容。试想一下,如果从两件矛盾的事情中你都能获得愉悦,那还有什么事情可以让你焦虑的呢?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个理想的终生学习者应该是一个能够从容的享受学习过程的人,TA因为所掌握的知识而感觉能够掌控自己的生活,也因为探索未知的世界而发现自己的价值。
教育的作用
最后,我想谈谈教育的作用。现在我们都讲培养终生学习者,那么怎么培养呢?我认为其中一个努力的方向,就是培养学生感受上面提到的两种幸福的能力。至于如何培养这两种能力,那是另一个宏大的题目。我在以前的文章里曾经提到过,以后也会再写文章来阐述。不过,今天的“浅思”分享就到这里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