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升学率越来越高,每年应届毕业生越来越多,大家却都在吐槽大学生质量越来越差,甚至有“大学生办事还不如初中生利索”的说法,那我也随便吐槽几句呗,虽然已经是个过时的话题了。
首先,我认为这可能就是一种“幸存者效应”,众所周知,但凡是进行比较,肯定有个高低胖瘦,差得多少而已,无论是哪行哪业,都会有优秀的人才,也会有摸鱼划水躺平的人,只是可能见摸鱼划水的人比较多,但就据此否定整个群体,就好像那个经典“阴谋论”,你凭什么说地球上有南极,你亲眼见过还是我亲眼见过?道理是类似的,我们作为大学生也不能例外,大家的水平本就是参差不齐的。
但为什么“整体水平较差”这个说法这么流行,其中之一就是因为同学们的选择,现在找个工作也不容易大家都知道,以前大学生这个身份就是通往殿堂的敲门砖,放在现在,估计当个垫脚石都有点不够。人家优秀的人肯定还是要往上爬的,考研啊读博啥的,然后就业市场就出现这么个情况,考不上研的,直接找工作去了,人老板一看,哟,大学生,再一了解,啧,怎么什么都不会干啊;转天来了个研究生,老板一看,好,还可以;后天又来个博士生,那更了不得之类的,这样就极容易造成一种“现在大学生不行”的错觉,全都忘了人家曾经也是很优秀的大学生,这就是“幸存者效应”。
当然了,有这种说法我们大学生本身也是脱不了干系的,我身边许多同学,其实我自己也像是那样,虽然我没有天天翘课躺床上玩游戏,一星期下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全凭舍友和外卖养活,但我自己也确实缺乏一种学术精神,就钻研,不是有什么不会的、难的题就跟人飙上劲,非打破砂锅问到底,不弄懂一晚上睡不着。如果我这样都能取得好成绩,那对于那些努力的人是极不公平的。
另外就是关于教育资源的问题,自古以来就有资源不平等的现象,这也没什么好说的。只是有一点认知,总会有人断章取义拿出来说我,这我得回几句,老有人跟我说“是金子到哪都能发光”,那古人还云“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呢。就我个人感受而言,好老师和普通老师的差别就在于他是否能引起你的学习兴趣。我现场听过一位高校的教授,整场听下来给我的感觉是什么,就是虽然我一句没听懂(该说法略有夸张),但我就是觉得他讲得好,值得鼓掌喝彩;再比如我喜欢看罗翔老师的授课,从他的授课中我就能感受到罗翔老师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感受到他身上强烈的正义感,甚至有时候我都会热血一下想要去学习法律;反观我很多的老师,听完他讲的我们同学也会围一块吐槽,说“他可能自己都没明白自己讲了些什么”,且不做过多讨论。
最后就是为什么有的人愿意好好学习有的人浑浑噩噩整天在寝室度过最后的学生生涯,这里借用爱因斯坦他老人家的一句话,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优秀的人,去学习的时候总是兴致盎然,普通的人,总是懒懒散散。说实话,这就是高考报志愿时候埋下的祸根,我们经过十几年的学习,学的是比较宽泛的课程,突然一下子给细分为成百上千的专业,就像题目由四选一突然变成了百选一,有时候志愿再一调剂,分配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这基本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既然都打心底不喜欢他,又怎能用心投入,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去热爱本不热爱的事务。相对来说,考研的时候同学们大多报的都是自己觉得还行的专业,所以更能修成正果。当然,话说到这里了,容易引出另一个问题,别说是刚高考完的同学们,就是现在的我,再往后倒个十几二十年的我,都很难说清楚自己到底喜欢干什么。
说了些奇奇怪怪的话,写到这里时,我突然又想到,我会有这些想法,会不会是在为自己的“不够优秀”找理由开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