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重温家春秋,看到鸣凤沉湖了。以前看到这的时候总忍不住流泪。但是现在似乎看明白也许是作者故意把情节安排的这样凑巧,鸣凤在上轿前最后一天终于鼓起勇气去找觉慧,可是此时觉慧又在忙着准备第二天要上交的文章,他轻轻地就把鸣凤推开了,答应她两天以后主动听她讲。可是鸣凤已经等不到两天以后了,这最后一点希望破灭了,她生无可恋地投湖自杀了。其实这里面很经不起推敲,鸣凤本身并不是任人宰割的性格,她得到消息后为什么不在最后一天之前就去找觉慧,还有既然是高老太爷的命令,家里都知道,为何只有觉慧未所耳闻,长辈们根本不知道他想和鸣凤谈恋爱,所以也不可能只瞒着他一个人,再说人多口杂,也瞒不住。还有就算是第二天要交差,但是他去听鸣凤把话说完,哪怕是简要地叙述一下也不至于倒不出空吧。还有以鸣凤的刚烈有主见的性格,觉慧说不上话她就不会找觉民代为传话吗?这大概就是文学理论讲的戏剧冲突,假定的真实吧,如果按着正常的逻辑发展,鸣凤活下来甚至幸福地和觉慧在一起了,她的文学形象也就死了,必须不合逻辑地把她写死了,才会有一种把美好的东西砸碎给人看的悲剧效果,这样鸣凤的文学形象才能永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