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把我购买的微课找出来再次学习,灵光乍现,不如学一课,复盘一次,看看自己能记住多少?
不知道有娃的朋友有没有遇见过这样的问题:每天早上送娃去幼儿园或上学时, 要说无数个:快点,快点。快点穿衣服,快点刷牙,天啦,我们可不可以先穿鞋,在发什么呆?
孩子拖延,这个标签先不慌安在孩子身上,仔细想想,她是所有事都拖延,还是个别事情拖延?他在哪些事情上拖延呢?
找出具体事情来进行分析,举例,阿芬提前约好一个重要客户,时间是下周日,可是阿芬的先生临时出差了,孩子没有人带,她只好带孩子一起去公司。距出发前半个小时,阿芬看见孩子还在沙发上看书。于是催到:“能不能不要看书了,我们马上就要出发了!”孩子应付到:“哦,马上,还有几页。”可当阿芬整理好一切后,发现孩子还在沙发上纹丝不动。想着周末有可能会堵车,那个客户对于阿芬来说真的很重要,阿芬不想迟到,而孩子居然一点不体谅,阿芬很焦虑:“赶紧的呀!衣服穿好了吗?”“嗯。。。”孩子一边穿衣服,一边还在翻书。阿芬气急攻心,走过去一把夺过孩子的书放在一边,拉着孩子去坐车。车上阿芬还在数落孩子,你能不能自觉一点,不要什么事情都让我催你。”孩子撅着嘴气鼓鼓的不吭声。结果俩人心情都不好。
我们来分解一下:早点出门,不迟到是谁的需求?
对的,是阿芬。
那,孩子当时的需求是什么?
“看书。”很好。
阿芬把自己的需求延伸到了孩子身上,理所应当的认为孩子会和自己一样,早早的收拾好,按时出门。当出现和自己逾期不符合的情况时,就催促孩子,并且把拖拉的标签丢在了孩子头上。孩子很冤有木有?
如果阿芬找到了孩子的需求,用“合作”思维和孩子商量:“宝贝,你现在想看这本书?”“是的 。”“妈妈今天有很重要的客户要见,妈妈不想迟到,一会我们就要出发了,不如将这本书带上,去妈妈公司再看,你觉得怎么样?”孩子会很乐意配合。
我们在职场上或面对陌生人时,大多会使用“合作思维”,但一旦面对家人,就忘记了,这是为什么呢?
合作思维,把孩子当成人来尊重。找到自己的需求和孩子的需求。想办法能同时满足双方,不吵不闹,不急不躁。噢耶!
图片来源于网络再回到上学不迟到,孩子学习的问题上。起床,做作业拖拉,怎么办?还是找需求。
举个我的例子吧!小妞晚上精神状态很好,我和他爸爸经常忙到很晚,小妞跟着我们耗到很晚才睡。所以早上我会尽量让小妞多睡会,到点了,拉她起来帮她穿衣服。后来有一天和小妞的老师面谈。我问老师,小妞午睡起床后是自己谁帮忙穿衣服?老师说是小妞自己穿的。老师的方法是这样的:“你是现在起来穿衣服,还是再睡5分钟起来穿衣服?”小妞一般选择后者。
我意识到是我自己的问题,为了节省时间主动帮小妞穿衣服让小妞产生了依赖。把不迟到变成了我的需求,没有让小妞得到不起床穿衣服=迟到的反馈。那天下课后,先是把面访时老师表扬小妞的话转告了小妞,小妞听后很开心。然后我说老师说你午睡之后都是自己穿的衣服。小妞说是啊!我顺势说,那你明天早上也自己穿衣服吧!小妞爽快的答应了。我。。。。。。第二天用老师的方法提前几分钟叫小妞起床,很顺利的自己穿好衣服了。我忍住了去帮忙的冲动。我做的太多了。同样的做作业是孩子的事情,当家长的也要忍住去帮忙的冲动啊!不然那些小鬼灵精一下就捕捉到了你的焦虑,把学习也变成你的事情,累死活该。
图片来自网络复盘还要再加把劲。加强讲故事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