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教育最终目的
每当跟别人家孩子对比后,发现自己家没学英语,没学逻辑数学,没学写字,我就陷入焦虑中,然后鸡血一般的开始准备报班。我时长问自己:这是我要的吗?孩子教育的重点除了品德外,单纯学习模块实现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呢?一直没有答案,直到看到TY分享的: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教育根本目的是培养积极主动的终身学习者,单纯培养孩子的技能的教育是不合格的。
分三步走:1、生活自理能力;2、引发热爱学习的学习动机;3、引发智能(语言、逻辑、空间、音乐、肢体协调、自然观察、人际关系、个人内心自省)
看到0-3岁是引发智能的关键时期,我突然陷入深深的焦虑和惶恐,家长要问两个问题:每一个智能你都做了什么,你还能做些什么?我似乎什么也没做,我安慰自己:然而既然是终生教育,又何来最佳之说?所以亲爱的,没关系,你可以输在起点上,享受慢慢追赶的过程吧。所以我理解,动机才是教育的最佳导向,引发动机才是父母以及学校教育的目标。
二、如何找到动机
我想起YY老师说:真正的学习来源于体验,这里的体验我理解与成就感相关,我记得龅牙兔的校长在情绪力与学习力中提到的案例:他们家孩子从进家门的隔板、照片墙、茶几到处都是孩子的成就墙,从第一次画画,拿到了各种奖项,再到第一次演讲,一方面留下了纪念,更是给增加了学习动机,看到自己每一点的进步,引发他成为更好自己的动机。
于我而言,是分享的最棒的关于动机的方式,还有个案例:问孩子你要不要考复旦,然后目标管理,每天带孩子去学校门口转,以强化他的决心,我一直也觉得很棒,但实际这就是技能层面的使用,目标导向是很不错的管理方式,但总觉得不免功利。
我可以怎么做:家里是有积分墙,做完几个作业给他几个笑脸奖励,换成玩具的形式,这种作业和利益挂钩的方式,已经慢慢没有作用,他没有激发起孩子学习的动机,转换形式:每天拍照记录,打印一个月对比,让孩子感受啊,原来我的努力可以换来收获,我的字写的越来越好了。
陪着做作业的时候,番茄钟的使用要尊重他的意见,10分钟、15分钟一起努力专注的感觉更为重要,逼着总是适得其反。动机也需要环境强化,比如自我管理的增强(或者说专注力不够),需要学校和家长通力合作,让其体会到成就感和被肯定感,这样的行为可以被不断强化。
三、教育需要遵循规律
15-20讲讲述了不同阶段孩子时间管理的重点及应对策略:
0-3岁生活规律养成;应对策略:养育行为实行清单管理,父母权威的最佳时期。
4-6岁学龄前,生活习惯养成;应对策略:睡眠、运动生活习惯、自主穿衣、吃饭等习惯培养;
7-9岁养成做作业习惯;应对策略:放慢工作节奏,陪孩子养成作业的习惯;
10-12岁形成自主管理。应对策略:日历、排程等方式。
时间管理使用工具:
1. 闹钟,四处可见的闹钟,让孩子感受到时间的流逝;
2. 沙漏;
3. 计时器;
4. 番茄钟;
5. 倒计时工具;
生活作息上整体比较规律,但午休的习惯没有,先尊重他的意见,从小睡或者趴着一段时间的方式进行,睡眠是最好的精力管理。
下一个阶段就是小学了,我需要更多的陪着他过度到小学,养成第一时间完成作业的习惯。
家里有一个闹钟了,小豆的时间感知度上变强了,我想给他买一个沙漏,因为趣味感比较强,用于刷牙等清单管理。
四、慢以致远
父母的高度就是孩子的起点,我总觉得我一直在践行时间管理,我应该是最好的榜样了,直到最近我突然陷入深深的焦虑中,于是我放慢脚步,一次就做一件事,然后我才觉得收获到的不仅是收获感。
你那么像我,热爱运动,像个热情的小火球,你总是状态像打了鸡血一样,上课的时候你总是第一个举手,无论你会与不会,你爱表现,你总是反应迅速,这是你多么大的优点,我为你骄傲。每一次老师都夸你聪明,就是不会自我管理,我总是在不断的找游戏去强化你的专注力,舒尔特方格,超级记忆力的培养,调换扑克牌考验专注力,然而效果真的不那么显著。
我终于知道,其实都是因为我,你才如此不专注,我没有教会你感受身体、感受情绪、感受当下的每一个感受,你怎么学得会自我管理,你跟我一起边跑边听课,跟我边做家务边看电视,边看电视边吃饭 ,一边一边的事情怎么那么多。
12岁以后你就不再属于我们了,那时我想陪着你抱着你,亲着你的机会也快没了,所以享受陪伴你的当下,慢慢来,你就是那颗最大的树,我能做的是:浇水然后看着你长大。以后每天20分钟我不看手机、不看电视就专心陪着你。真好,一年后我有了这样的体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