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1:嘿嘿,我又盲流了
DAY 2:「衡阳-邵阳」去路过别人的生活
DAY 3:「凯里」意义要怎么能缩减呢
DAY 4:空缺(贵阳)
DAY 5:空缺(重庆)
DAY 6/7/8:遂宁-绵阳-广元-汉中
「1315」
DAY 9:西安一日
秦中自古帝王州,西安当然是气象宏大,街面随处古迹,陕博国宝成堆,看得我腿上青筋暴突,
只是西安人性子好像都慢,每每绿灯亮起,我都过了十字路口了,本地车们才刚刚启动;
慢且随意。我原本的打算,是早上先看西安博物院——也是响当当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做华丽前戏,下午再去陕西历史博物馆,度过尊贵而盛大的一天。结果西安博物院没开门,公众号未发布闭馆公告,导航显示开馆状态,电话么一直打不通,只好把愤怒化为食欲,找了家回民泡馍老字号,享受碳水狂欢——哎其实我这一路啊,每天不都是碳水盛宴嘛,
1200多年前,孟郊唏嘘半生终于进士及第,46岁的他心花怒放,迎着春风策马奔驰于繁花烂漫的长安城,写下他平生第二有名的诗,
《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虽然骑马肯定没有开车舒服,但我也想跟他换一日,去看看那时天下第一的长安城。
他么肯定愿意的咯,谁能拒绝去窥见未来。
况且我两还是老家房子只相距3公里的街坊老乡。
「1316」
DAY 10:出陕西,入河南,再穿秦岭
踏上归途,节奏加快,今日又两城。
【商洛】
最早知道商洛,是读贾平凹小说,他写的很多故事都发生在商州,商州是古名,现在叫商洛,以境内的商山、洛水而得名。
因地处秦岭以南——和汉中一样——商洛号称“秦风楚韵,南北通吃”,
也有根据,比如方言的复杂度,商洛北部多秦音,南部多楚语,东部受河南方言影响,西部受四川方言影响,还有南方方言的下湖话,个别乡镇还有客家话……造成方言如此多样性的主要原因,是移民,比如清初颁布迁海令时,便有一些部族不得已由东南沿海迁至商洛。
商於古道,起于商洛,通达南阳乃至江南,古代长时间为南方各地去往长安的必经之路,除了货物贸易往来,还有无数文人志士沿这条路进出长安,往返南北,李白、杜甫、白居易、贾岛、韩愈……在商洛留下千余首诗。
商洛是商鞅的封邑(他本名卫鞅,因受秦孝公封于商地而被后人称作商鞅),早年读全套11卷的《大秦帝国》,奉商鞅为顶级偶像(后来了解更多史实后观点自然迭代了),今天特意找到商鞅公园去,想至少拍个商鞅塑像,结果却是一片工地,围挡密不透风。
为什么不去博物馆呢,里面资料多全啊,唉来气——又是因疫情闭馆,问题网上显示是正常开馆的,等我兴冲冲到门口才被拦住说闭馆,这次我没忍住,在门口大发雷霆,厉声呵斥他们的官僚做派。
【南阳】
南阳进入大多数人的脑海,应是《出师表》里的这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古隆中在哪,目前还是有争议的,另一声称对此拥有主权的是湖北襄阳)。
南阳其实各方面“资本”都很雄厚,户籍人口1200多万,这应该是中国普通地级市里巅峰级别的人口数据了,
历史名人也是群星闪耀,百里奚、范蠡、张衡、张仲景、诸葛亮、刘秀(汉光武帝)、岑参、范晔、冯友兰……
还有大批武将,“光武中兴”的云台28将,11位是南阳人,还有三国时期的黄忠、魏延、文聘等。毛主席都说了,南阳是个名人窝子。
南阳是中州粮仓,河南粮食产量全国第二,南阳粮食产量占河南十分之一。也是中国猕猴桃之乡、月季之乡、玉雕之乡。矿产资源也挺不错。
全世界最大水利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南阳是重地,库区和渠首均在此,工程量最大,渠线最长。所以我下午特抽宝贵时间去视察一番,天下大事匹夫有责。
境内分别有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流域(南阳主要归属长江流域),不知是否中国唯一?
南阳博物馆堪称恢弘(图4,放大可以看到台阶上的人),论建筑体量估计超过昨天的陕西历史博物馆,但论参观者数量就判若云泥了,馆不在大,有宝则灵嘛。不过南阳毕竟也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博物馆藏品家底也是丰厚的。
【附】
南水北调干渠工程及周边乡村生态调研。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