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家里的书堆起来了,书架上,阳台上、客厅案子上,到处都是。
“买得多读得慢”是一个原因。有几本书在反复读,不像以前那样,读完就塞进书架,书架塞满就进柜子。可这几本一直塞不进去。
被手机干扰是另一个原因。尽管有意识的控制,但还是不太好,新奇有趣的东西诱惑太大,而且拿起容易放下难,本来要查一下天气,结果滑进了聊天群。哈哈哈哈哈老半天。
简书上的时间每天也不少,尽管写东西算不上浪费,可是确实挤占了阅读。(简书应该算是记录app,社交功能不是它的主线。)
选的书越来越难,貌似也是原因之一。
完整读完的是《命运》一个下午,蔡崇达写他阿太的,阿太是他外婆的妈妈。这本近乎于“山海经”的小说,从阿太童年写起,写到她九十几岁离世,书里充满了怪力乱神。苦难被他写成了诙谐戏。
读了很久的一本还有《夏摩山谷》,这书对我有点儿难度,第二部分“雀缇和无量”尤其不懂,但庆山却说这是书的高潮部分,害的我没办法放下。后来又买了本“镜湖”,是散文。所以三月还是你,庆山。
另外两本都关于地理,是西藏。近半年我对地理巨感兴趣,几千年来,海洋和陆地对民族性格的塑造从未停止过,产生了最初的信仰,信仰一直变化,变成今天的社会。
相对于个体有限的生命长度,民俗变化非常缓慢。农耕倾向于集体,也就是“礼”,用“大陆法系”。海洋倾向于个人,用“习惯法系”。可以看007,海明威和钱德勒。
地理和心理汇集。共同构成了人类社会。社会的结构,就是政治,社会的衍生产品之一,就是科技,包括最近大热的AI。
# 早上听音频,说如果人有善恶、有罪行,根源都是人的“有限”所致,有限的生命长度,有限的认知结构,他只能看见反射后的可见光,其他的都看不见,而且傻乎乎的笃信:“看不见的就不存在”,这些就是善恶的本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