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姑娘,所去过的地方总是有限的。
18岁之前,我的眼界局限在大豆,玉米,田地,乡镇上最宽的马路。
来郑州读大学,是我十多年来去过最远的地方。
爸爸背着行李,我们拥挤在公交车站牌的站台,两脚还没踩稳,就被人推搡上去。
工作之后,出差去过深圳,从几条交叉的地铁,已经让我体会到,深圳相比较郑州不是一般的大。
从地铁出来,迎面就是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高耸的大楼,我惊喜,或许这就是年轻人喜欢到大城市的原因,因为它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而北京,中国的首都,总是堵在心口。
总是时不时能够听到北京的故事。
时间上总是不被允许,北京,变成了魂牵梦绕的地方。
年初江先生姐姐一家挪到北京居住,公婆想趁着假期来看看闺女,我也趁着这趟顺丰车来到了北京。
昨天中午到站,去转了天坛公园,分享几点心得体会:
1、北京,一个梦想开始的地方
从北京西站下车,穿越了三次身份证检票,我们才走出出站口。
西站口的乘客,地铁上的行人,和郑州的我们差不多,耷拉着脑袋,每个人拿着一部手机,甚至没有到站前几乎没有人四周张望。
跟郑州区别不大,不同的是地铁条线多,人各有不同,建筑点不同,而相同的都是因为梦想,一个人鲜活的个体,成为了一座城市的色彩。
城市越大,包容性越强,各色奇形怪状的人,越是能够被接纳。
当一个城市可以让人放下,个性,棱角,便才能真正放下负担,才能开始逐梦。
2、逃离自己的地方,到别人想要逃离的地方
工作的地方,是压力开源的地方。
稀释压力最好的办法,是离开当下的环境,减少与周边人群的接触。
很多人想通过旅游的方式,到一个新地方体验几天的风土人情,看一看新鲜的事物。
本质上事情不会减少,但心态并不一样。
网上有段话:旅游的意义,就是让我们穿越来到另外一个平行的世界,改变了自己的身份和状态,去参与和体验平行的世界。
我想,我们都应该到别人的世界里转一转。
3、带着孩子,见见世面
下半年,麦子要幼升小,正式成为一名小学生。
小学的课本里会学习天安门的课文,天安门是北京的地标性建筑,在她没有学习之前,带她先来看一看这里的样子。
带她准备行李,去车站,坐地铁,住旅店,让她多收获一些生活常识。
带她去看看地标建筑,听一听一座城市的故事,添加一些地理知识。
虽然她六岁多,也许有很多事情未必能记住,她但是一定有一些特别的触动,让她内心丰盈。
毕淑敏说,旅行是一种学习,她给你一双婴儿的眼睛去看世界,去看不同的社会,让你变得更宽容,让你理解不同的价值观。
4、旅行,可以获得自由感
到达一个新的地方,可以放下身上的拘束,别人的期待,舒展的做自己。
内心的那种匮乏,空洞,在休闲娱乐的时候,会被快乐一点点的填满。
毕竟在异地他乡,没有人知道你是谁,你来自哪里?你家里有什么压力和负担。你只需要按照自己的节奏,去经历旅游的过程。
我很喜欢,张嘉佳在《从你的世界里路过》中的一段话:
过几天得回去,依旧上班,依旧吵闹,依旧心烦,可我对世界有了新的看法。就算什么也没改变,至少人生这本书,相比较别人多了几张彩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