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太极拳论劲

太极拳论劲

作者: Oscargq | 来源:发表于2017-10-08 13:32 被阅读0次

  老君曰: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初学太极,最忌心浮气躁。心静方能体认。大学言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即先生所言之“息心体认”。

  身灵非动作之快慢,而是周身一家之谓。故先生曰“其病于腰腿求之”。腰为一身之主宰,腿为进退之枢机,腰腿无病,则周身一家。

先贤有言“拳是两扇门,全凭脚打人”,应敌之时,非以脚踢人蹬人,而是以步法身法为一,方为周身一家,方有先生下文所言之“劲整”。

    气敛之说,似乎与三丰祖师《太极拳经》中“气宜鼓荡,神宜内敛”之说相悖。

史君以为,先生气敛之气,乃拳经中之神,故宜内敛。古人神气并提,一而二,二而一。

拳经中鼓荡之气,乃孟子浩然之气,充塞天地。故宜鼓荡。

    劲整:一身之劲,练成一家。分清虚实,发劲要有根源:劲起于脚根,主于腰间,形於手指,发於脊骨。又要提起全副精神,于彼劲将发未发之际,我劲已接入彼劲。恰好不先不后,如皮燃火,如泉涌出。前进后退,无丝毫散乱。曲中求直,蓄而后发,方能随手奏效。此谓「借力打人」、「四两拨千斤」也!

  神聚:上四者俱备,总归神聚。神聚,则一气鼓铸,炼气归神,气势腾挪;精神贯注,开合有致,虚实清楚。左虚则右实,右虚则左实。虚,非全然无力,气势要有腾挪。实,非全然占煞,精神要贵贯注。紧要全在胸中、腰间变化,不在外面。力从人借,气由脊发。胡能气由脊发?气向下沉,由两肩收入脊骨,注于腰间,此气之由上而下也,谓之「合」;由腰形於脊骨,布于两膊,施于手指,此气之由下而上也,谓之「开」。合便是收,开即是放。能懂开合,便知阴阳。到此地位,功用一日,技精一日,渐至从心所欲,罔不如意矣!

此处接劲之不先不后,非刻意求之,求之则不得。乃自然而然,不言而喻。

  此段文字,实非史君能解。一层功夫一层理,丹书有云,得诀回来再看书。非体悟实得,空泛于文字,则何益矣。

   

相关文章

  • 学习笔记《太极拳论》3

    继续王宗岳的《太极拳论》 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 这是太极拳推手功夫的三个阶段 :即著熟、懂劲、阶及...

  • 太极拳论劲

    老君曰: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初学太极,最忌心浮气躁。心静方能体认。大学言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即先生所言...

  • 张志俊大师论太极拳的球体感2018

    张志俊大师论太极拳的球体感 2018-03-24和美太极 《和美太极》中国专业太极微刊 和美太极 太极拳劲性是皮球...

  • 论太极拳的整劲

    就太极拳要求劲整来说,其太极劲讲究“劲起于足,发于腿,主宰于腰,而形于手指”。此处之“劲起于足”,非指一般意义上的...

  • 学习笔记《太极拳论》4

    继续王宗岳的《太极拳论》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是对于身法的说明,也是太...

  • 太极,缠丝劲你也能练上身!

    陈鑫:“太极拳,缠法也”。太极拳,特别是陈氏太极拳特别强调走螺旋缠丝劲。“缠丝劲”又叫“缠丝功”,是陈氏太极拳运动...

  • 黄伟:太极拳漫谈(十)

    这次谈的是太极拳随意性单动作发劲对整劲的重要作用。用了十个章节谈太极拳的劲,从下次开始,将谈太极拳的用。 师傅曾说...

  • 肢体放长,保持要领,带着掤劲去练拳

    将肢体放长,才能练出真功。要带着掤劲去练拳——太极拳可称为“掤劲拳”。这里所说的掤劲,就是太极拳的核心功法——肢体...

  • 太极拳的拳意咋这么飘渺呢?

    看倌:太极拳到底是讲劲,还是讲气? 玄同: 太极拳不止收视返听那么简单,还要收形返劲。 太极拳为什么要小?因为不要...

  • 太极十要领

    太极拳功夫修养的十大要领,贯穿于整个太极拳实践的全过程。 第一大要领 虚灵顶劲气沉田 虚灵者,灵明也;顶劲者,内劲...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太极拳论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yve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