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作背景:
听同事聊聊家长里短,我了解到一些自己也可能会遇到的状况。
我很幸运可以听到比自己大的人,有了孩子的人分享一些他们的生活场景,让我还未经历这些事情之前有所了解,起码有一个大致的预期,有些“坑”其实是可以不用亲自去踩的。
今天听到同事说她是如何用清单法和事件管理规划孩子暑假的一天,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去游泳的路上给孩子讲解并背诵声律启蒙,晚上回家针对背诵的声律启蒙练习写字,第二天清晨给孩子打卡背诵声律启蒙。妈妈发现,利用相对大块时间将一些事情先做一点算一点的方式是有效。
为什么说很有效?
如果将背诵、练字这两件事一起堆在晚上回家后,孩子要持续学习至少一小时,父母也要陪着讲解、辅导这么久。这非常考验家长的耐心,对孩子的注意力也是一种不少的挑战。
当同时将背诵、练字两件事放在一起做时,父母会着急,如果此时孩子由于持续学习事件过长,注意力完全无法集中背书效率很低时,父母一看时间都已经过去一个多小时了书怎么还没背会,心里很容易焦虑,很容易有一连串的想法,你看这会都快九点了,还要练字,还要洗漱睡觉又要搞到11点,今晚睡这么晚明天早上肯定起不来床。。。这样联想,又有多少家长能沉得住气继续有耐心地指导孩子的背书,随之而来的可能是父母失去耐心的“狂风暴雨”般吼孩子,此时此刻家里的气氛可能都快要凝固了。
试想,如果妈妈能善于安排时间,像我听到同事说的那样充分利用某一段相对长时间的时刻把要做的事情融入进去,先做一些算一些会不会也能减少父母的时间焦虑,孩子也能减轻一些持续学习一项东西的时间。
当我听到同事说的孩子学习的“坑”,我就知道了不仅仅我们成年人需要做好时间规划,充分利用时间将自己的事情安排的仅仅有条,孩子的时间和学习也是可以用清单法来规划的。看来,在时间管理上大人和孩子同样适用。

同事还分享了自己叔叔的生活状态,叔叔大约45左右的年纪,真正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除了顾好家里已经在读初中的孩子,双方父母也要分走一部分时间。同事说家里基本每两周就有老人要去医院,即使有充足的资金去请护工,但依然要占用时间。或许真的到了那个年纪才能真正体会那些感受吧。
再者,到了一定年纪,成年人自己的身体状况也逐渐在走下坡路,同时也要面临着身体和心里的双重考验。听到这里,我觉得自己是很幸运的,至少从他们的生活场景里让我对身体健康有了更加直观,更加深刻的认识,可以从现在开始投入一部分时间在身体健康上,将锻炼身体融入到生活中,不要等到身体跨了再去捶胸顿足地后悔,后悔年轻的时候没有关照自己的身体。
可能随着自己年龄的长大,我没有那么排斥听一些前辈聊聊他们的生活场景里了。那些都是宝贵的经验,让我了解到人到了那个年纪可能面临的问题,无论是健康方面的,子女教育方面的还是亲密关系方面的,我可能无法躲避所有的“坑",至少我提前了解了可以做一些预防,不至于当自己遇到了类似的问题手忙脚乱。
不是所有的坑都要自己亲自去踩,生活已经很艰难了,不如早些打算,早些预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