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 ----- 葛洪《勤求》

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 ----- 葛洪《勤求》

作者: 梅九雨 | 来源:发表于2018-08-06 23:16 被阅读0次

对家里的熊孩子来说,现在谁说话最好使?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都不是,答案只有一个:老师

夸张一点说,老师的话简直就是圣旨,孩子不仅会听,而且还会不折不扣地执行。

而父母说的话就像空气,孩子很少听。搞得很多父母都要这样吓唬孩子:你要是再不听话,我就告诉你们王老师···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鲜明的对比?老师们靠什么获得了孩子们的敬畏?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个原因:老师给孩子树了明确的规矩,而父母没有。

孩子们在幼儿园里有哪些规矩呢?这里来一起看下。

这些规矩是必须做到的:

:按时到校。

:衣服整洁。

:见到老师要问好。

:认真听讲。

:积极回答问题。

    ······

这些规矩是不能违反的:

:不能带零食。

:不准带手机。

:不准动手打架。

:不能影响其他小朋友。

   ·····

类似的规矩还有很多很多,要总结和提升一下的话,那就是幼儿园日常行为规范

有了这么一套规矩,老师面对班上几十个孩子才不会慌,才能掌控局面,保证一切井井有条。

再反观绝大部分家庭,哪有这么明确的规矩?现在大家都一起回想下,你能清晰明确地说出家里的3条规矩吗?家里有成文的规矩吗?估计很多人1条都说不出来。

第二个原因:老师给孩子兑现了明确的奖惩,而父母没有。

光有规矩远远是不够的,因为仅仅写在纸上的规矩都是空话,只有真正付诸实施的才叫规矩。

在学校里,规矩的实施就是奖惩。

从幼儿园开始,就有让我们又爱又恨的小红花

表现得更好,除了累积更多小红花,还能升级变成大红花,最后还能拿到那飘着香气的真红花。

这些红花不仅奖励给你,而且最重要的是:昭告全班,让你那小小的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

其他一切奖励也都是这朵小红花的升级:表现好可以拿到奖状,可以领到奖品,还可以站在全校学生面前讲自己的光荣事迹。

只要表现好,学校里的规矩一定会兑现。老师不会轻易许诺,只要许诺后一定会兑现。

可反观很多父母呢?很多时候都是轻易许诺、从不兑现。

小点的事:你乖乖吃饭,吃完这一口就让你看电视。结果,没有

大点的事:你今天读一本书,读完给你奖励。结果,没有

这至少带来了两个问题:

其一,很多许诺是不应该的,孩子做一些事是必须的,不应该许诺给奖励。

其二,随便许诺后却不兑现,一点点蚕食了孩子对你的信任和尊重。

日积月累后,你再说什么话,孩子都不会相信了。这一点都不奇怪。

兑现奖励只是一个方面,而兑现惩罚则更为重要。

在幼儿园里,孩子在某方面犯了错,老师会及时对照规矩给出惩罚。

同样来反观父母对孩子,很多规矩下的惩罚措施都是摆设

孩子没按照求做,哭闹耍赖,只要闹腾得厉害一点,大多数家长都会心软屈服。别说惩罚了,反倒变成孩子要挟父母了。

长此以往,父母口中所谓的规矩,哪还有半毛钱作用?逢人还抱怨:我们给孩子立规矩了呀,可就是不管用啊。真是这样吗? 

第三个原因:老师给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而父母没有。

这话怎么说呢?就是老师给孩子们传递的都是积极正面的形象,要求孩子做到的事,老师会身先士卒;而父母很多时候却把自己当成了局外人,只要求孩子如何,却从不要求自己。

来看看老师的工作状态。

要求孩子按时到校,老师就会提前先到。很多老师和校长,往往都提前很多就到学校门口等着。

 要求孩子不能上课随便讲话,老师也有自己的原则。上课不能接打电话。

要求孩子不要说谎,老师自己承诺的事情就会兑现。

再看看很多家长的日常: 

要求孩子不玩手机。结果呢?自己成天拿着手机不放。就连吃饭时,都忍不住要摸几下。这样怎么能阻止孩子玩手机?

要求孩子不要经常看电视。结果呢?自己在客厅里看电视,还开怀大笑。这样怎么能为孩子做好榜样?

要求孩子不能粗鲁无礼。结果呢?自己言行粗俗,甚至行为暴力。这样怎么能让孩子从你身上获得正能量?

老师给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至少是以身作则的示范。所以老师批评学生时,孩子愿意听,因为老师就是比我做得好啊。

家长没有给孩子树榜样,反倒是反面典型。你再去要求孩子,孩子有足够的心理优势反驳你:你自己都做不到,还来要求我?

有人可能要说了:你不是说老师牛吗?为什么有的老师却管不了自家孩子呢?

这话说到点子上了。为什么呀?当然是因为:老师在学校里是老师,严格按照规矩来办事,所以能管好班上几十个学生。

可回到家里呢,他的身份就变成了父母,他的行为也变成了普通父母的行为。没有坚持自己作为老师时的那些做法,管不住自家一个孩子也就不奇怪了。

相关文章

  • 愿鲜花为您盛开!

    “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 ——葛洪 妙趣横...

  • 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 ----- 葛洪《勤求》

    对家里的熊孩子来说,现在谁说话最好使?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都不是,答案只有一个:老师。 夸张一点说,...

  • 首届餐饮定位节,邵德春老师收徒仪式在杭州举行!

    一日之师,终身为父。 古有“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 今有“天才可贵,培养天才的泥土更可贵。” 经...

  • 师恩难忘

    葛洪曾说“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母多矣。” 又是一年教师节,细数在我的学生生涯里遇到过许多好老师,但令我最...

  • 为学莫重于尊师

    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 小豆豆下午2点上舞蹈课,到舞蹈教室楼下,已经2:00整了。 妈妈急匆匆带小豆...

  • 葛洪《抱朴子·内篇》卷14勤求诗解1至勤至精信求明师

    葛洪《抱朴子·内篇》卷14勤求诗解1至勤至精信求明师 题文诗: 天地大德,生生不息,生好物者.是道家所, 至秘重者...

  • 劲牌公司毛铺苦荞酒,以“和”敬天下恩师

    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三年的高中时光如白驹过隙般悄然逝去,告别了亲爱的同学与温暖的校园,回首过往,最难以忘怀的却...

  • 尊师重道

    中华文化,域中三教,儒释道也,正君臣,亲父母,厚人伦,辅世之德,笃于忠贞,长民之风,高于仁让,明师之恩,诚过天地,...

  • 第63天:自诚明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中庸》 这句话讲述了以诚为本的重要性,由秉性真诚而明悟了...

  • 叶哈哈日记(2018.9.11)

    文/博土 摘】 【今日份 中庸】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 ----- 葛洪《勤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yyn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