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屋子里黑漆漆的,没有光亮。好在今天吃完饭才会回到家的。我直接躺在床上,把《次第花开》这章节打开,静静听着。我睡了又醒了。
这几次听的内容都是关于佛法的,讲的道理也特别容易理解和接受。
苦。
佛经上把痛苦分为苦苦、变苦、行苦三大类。
第一种苦,苦苦。即是粗大明显的痛苦,比如身体和精神的创伤。人人避之不及。
第二种苦,变苦。通常被我们理解为快乐的种种体验和现象,也终将变成遗憾或者痛苦。
第三种苦,行苦。更深刻更细微的痛苦,就像整个生存法则,社会力量或者大自然力量所导致的不圆满和不稳定一样,身心状态被深深束缚。
人生的痛苦又被分为八种: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不欲临。
承认痛苦的普遍性会有效的减少痛苦的感觉,说白了就是要想开些嘛,就能更加集中精力去处理问题本身。相反,总是逃避痛苦,是更会加重那种烦心的情绪。如果你会想,为什么这件事会发生在我身上,我不应该承受这样的东西,为什么是我不是别人,如果这件事没发生该多好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你的大量精力都耗费在了不接受痛苦这件事上。总之,人就是要豁达些嘛,痛苦来了,面对它吧,心里疼就让它疼一阵吧,这阵过去了还是要继续面对生活的,该怎么处理就处理好了,该怎么让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就好了,不要纠结于那样的情绪当中吧。越纠结,它越纠缠你。其实很多时候,都是自己给自己造成的烦恼。
放下执着就会快乐。如果你像每天照镜子观察自己那样去关注自己心念活动变化时,其实每一天都带着淡淡的喜悦。如果把快乐寄托于外部世界,只有我得到了这个我才快乐,只有我拥有了这个东西我才快乐,那么其实这种快乐是很少的,它会变化,它会慢慢消耗的,可能有一天它突然不在了,你就会措手不及。所以不要把快乐寄托于外部的一切。
什么是慈悲啊,说的就是我的所作所为不会给这个世界的其他人带来伤害;不忍心看见别人痛苦,就叫恻隐之心,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再往前一步,就是能够分担别人的痛苦和悲伤。就像杀手里昂一样,能够分担小女孩失去一家人的痛苦。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保持自尊心和求知欲吧。尽量自律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