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简书里写了两篇文章,发表到朋友圈。朋友们对我的文章又是点赞又是打赏的,让我写作的情绪高涨,信心满满的,其实我知道那是朋友们对我的鼓励。
要说是写作,还不如说是倾述,随笔,想到什么就表达什么。说不上什么文笔,就讲讲自己的感受而已。但是如我这般直接的人,写出的感受就和我的生活一样缺少感情和细节,我在质疑自己是否麻木了。
从十多岁开始,我就有写日记的习惯,早熟的我,喜欢细细的去观察身边的事物,用心去记录自己的感受,现在想起来那些多半都是些悲观的情绪,原来我那么早就有些忧郁了。
记得小学的时候,每天放学走过一条小街,都会看到一个老婆婆坐在她破旧的房门前,对我微笑,年复一年,都如此这般,她看起来那么孤单、却很和善。上了初中,我还是会故意绕走那条路,顺便去看她一眼,看她是否还在那里,想过去对她笑一下。所以我当时的日记里是这样描述的,“她的皱纹就好像是被河水冲刷后的泥滩”,因为从小生活在长江边,所以知道用泥滩来形容。也是因为这个记忆的深刻,在我多年后看三毛《撒哈拉沙漠》里的描述,三毛偷看沙漠里一个洗澡的女人正喂奶,水从身上冲刷下来,女人身上的泥土慢慢流到孩子嘴里的场景,就让我会不自觉的联想起那个被泥沙冲刷留下痕迹的笑脸。
童年的记忆是最深刻的,特别是那些重复的经历。
参加工作的那一年,开始跟着单位的叔叔办宣传板报,板报是有固定格式和要求的,都是大人们写的,我这个小孩也只能画画插图,没有写作的机会。不过我依然还是喜欢写日记或者是一些自称为诗的东西,依然偷偷表达着忧伤的情绪。后来我看了乐嘉的《性格色彩》发现自己原来是典型的蓝色性格的人,所以才一直怀有忧郁的气质。
不过我也愤青过,愤怒工作中人情世故不公平,用毛笔写了一首很醒目的诗故意放在办公桌玻璃下面,诗是这样写的:
真亦假,假亦真,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人亦鬼,鬼亦人,人人鬼鬼,鬼鬼人人;
那一年我十八岁。
回首真不知道那时候的小脑袋里想的什么,原来自己也有那么激情愤世的时候。
每个人生都会有一段年轻的时光,或者忧郁、或许愤慨、或许激情,但一切都那么的真实。
再后来的岁月,生活变得烦躁和漂浮,我不想写作了,只有偶尔在有情绪的时候写信给别人,回想起信里大都是抱怨,所以更谈不上写文章了。朋友们说,你的经历可以写成一本书,可我努力回忆,却发现好多细节已经不再想起了,而我更是变得词穷、语塞。
如果所经历的人生更多是忧伤,又何必再续写呢,忘了吧。
但写作是我的梦想之一,爱上三毛的那一天,我便幻想着有一天能成为一个像她一样自在的作家,用心去感受生活,用文字表达情感,一切都是那么的真实、多彩和朴实。所以我不想放弃,哪怕不能成为什么大家,我也希望自己是个有情感,能够表达美好事物的传播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