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国庆前的师德故事汇。

这是一个转折。
一个关于成才,成长,成功的思考,探索。
没有成才,没有成长,无需谈成功。
但无论成才、成长、成功,年龄都不是一个因素。活到老,学到老,成长没有尽头,随时可成功、有成功。
一个人可自学成才,掌握某项专技,去工作,去服务,去贡献。这只是小才。要有大才,那离不开大师点拨,实践总结。我自修过很多。都说万事开头难。其实并不是。至少现在这个时代,对于成人来说,要学习某种技术,开始是很容易的。只是一路走下去,会越走越难。要有所成就或妄想登顶,会有很多关卡,每一个关卡都是一个瓶颈。没有师父点拨,和一个契机,是难以逾越的。这个契机,是突破点——是山穷水尽,也是当时的极限。所谓背水一战,所谓挑战极限,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
宝剑锋从磨砺出!
十年寒窗无人问!
三心二意,恐怕小才都成不了。不管大才小才,勤学还得一专。多而繁,繁杂乱。比如我自己,就不会写字,只会打字。
字如其人。在那个年代,“字”能代表很多——成功、前途。一手好字,必定前途无量。梦想不仅有一手好字,还是一名书法家。工作前,就开始苦炼。博采众长:钢笔练了庞中华,李放鸣,沈洪根……十来位硬笔书法大师。毛笔练了唐四大家、二王等软笔书法大师。字体涉及正楷,行楷,行书,隶书,草书,魏碑……博采众长,结果乱套了,心乱了,手乱了,情乱了……最后不会写字了。有一个关于自己写字的真实笑话:那年摩托车报废销号,写了一份申请书,递给工作人员一看,脸一沉,推还给我说:“拿去重写!”啊,不对吗?我小心翼翼:“没写对?”工作人员说:“自己写!找人代写的不行!”“哦!”恍然大悟,我说:“这就是我写的。”“那是你写的吗?”工作人员很不高兴:“一看就不是你写的?"……
这时,同行人员说:“是他写的。”工作人员仍然不信,道:“在这张纸上把名字写一遍”。写完,工作一员一瞧,无奈道“好吧,就算你写的。”
原来,写了三个字,变化多端:字体,风格,何只三种。
这就是博采众长。
没有成才,专有大成,切不可博采众长。对初学者,学途中人,只能一心一意,术业专攻。只有大师才能博采众长。
这个转折,就是下一个开始。
教师3.0专业成长计划。如果教师要成长,首先得有专业,然后有专心,最后还要一意。如果一会儿东,一会儿西;哪里需要哪里跟,事杂,事多,必乱。事做得越多,失误越多,越做不好。白白浪费了一片苦心和大好时光。如果教师要由教知识到教方法到教做人,由教师成长为教书匠,再由教书匠成长为教育家。只有一个字“专”!别无他途。
成长是“有才”向“是材”的飞跃。天生即“有才”,身体健康是“人才”。凡是通过学习即会有“才”。但个人的奋斗终将有限,难成大材。
成长为材,需要努力学习,还要参与活动去实践,参与竞赛去磨砺。千锤百炼!——千锤万凿出深山。
2019年,“不惑”向“知天命”奔驰的路上,踏上了“音专”列车。得何欣玲老师引荐,师从音乐教育大师梁文静,又得梁晓琳老师厚爱,学校领导同事的信任和支持,沉下来,静下来,专心致志于音乐学习、教育教学。跟紧时代步伐,积极响应教体局3.0成长计划,学海无涯,成长无限。
以前不磨课,不参赛,不观摩、不交流……即使好学,又能创新,但学有惑,创新不足。多年来一直原地踏步,难以前进,更上一层。
这一年经历了多次磨课,参赛,观摩,交流……真的应证了“晓琴成长源历炼”。
生活需要我成长,工作需要我成长,未来需要我成长……我愿:在教体局3.0成长计划中幸福快乐地成长,成材。
这是愿景,也是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前进的方向。
条条大路通罗马?我该怎样走?哪一条路才是适合我的高效之路?
同时,也特别期望,工作上能专心致志,一心一意,不被杂事所困,不被杂务所烦。
我用心了,我有心了!我能专心致志,不被杂事务所缠吗?
我的“天”,努力用心在我,成材成长在“你”——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