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寄“安”

作者: 五五寻梦 | 来源:发表于2023-04-02 23:23 被阅读0次

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30期“安”专题活动

文/五五寻梦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阴雨连绵倍思亲。

阴沉沉的一天即将过去,心中的五味杂成随着夜幕的拉开而着了床。老家昨天下午就开始下雨了,一直下到今天。

傍晚,听二妹说雨还在下,而且还挺大。上午跟老妈视频聊天,要不是听见大弟的说话声,从大弟嘴里得到些信息,老妈想必也不会告诉我,家里今天所发生的事儿。

首先,老妈的咳嗽还没有好转,吃了好几天阿莫西林不管用,这不,弟弟给送去了头孢氨苄,这是老妈的常干;其次,蒙蒙细雨竟然洇湿到老爹妈住的土窑洞挂面,据说也无大碍;另外,屋外门头上,进家电线突然冒烟并断了电,老两口你一下我一下,自个儿就把电线修接好了。

老爹嘴里常说“没事情”三个字,是的,这都没事情最好。倘若老爹老妈再年轻二三十岁,这些事的确也不是什么大事。而现在,两人的年龄加起来已超过160岁,辛劳了一辈子,把儿女们都培养进高楼大厦,二老却依然坚守在42年的土窑洞里,身为女儿,心中的酸楚是不言而喻的。

盖在窑头顶的防雨塑料膜布,也至多能经受风耗日晒两年。而娘家的土窑洞,已历经四十来年的风霜雨雪考验,仍安然无恙。

俗话说,千年的窑洞,百年的房。当年父亲选择建造窑洞,也正是信奉了这句俗语。据说,那会儿本来可以盖土木结构的房子,父亲就为结实耐住,便建造了土窑洞。

可别说,与我们家一时兴建起的20家新院落,仅有三家的土木结构房子,到现在都面目全非了,而包括我们家在内的17家的土窑院子,却仍然岿然不动,虽老而烟火气照样浓郁。

这难道不也正是与老父母的精神相匹配的品质吗?

小弟娶媳妇儿,老爹紧贴窑洞给他盖了三间砖瓦房,后来人家发展到城里,无疑,三间新房子就留给老父母住的。儿女们几经劝说二老住到砖房里吧,相比窑洞还是宽敞明亮的多。

而老父母表面上随声附和,实际是迟迟不愿行动。一年一年过去,一提起他们的窑洞洞,老爹还自豪满满地说:“冬不冷,夏不热,房子哪有这舒服。”

要说过去普通的土木房子,房顶又低又薄,墙壁也窄,保温效果的确差。现在的房子,又高大又结固舒适,父亲也是亲手给两弟盖过的,不是不知道现在房子好住,而是在推辞住房子的善意谎言。

勤俭节约一辈子,住窑洞小而省钱,土墙土顶厚实,夏天太阳晒不进去,不用什么电扇、空调之类降温,室内确实舒服。冬天,家的空间小,生一个小火炉就热乎乎了,相比房子,远比窑洞费煤炭、费钱。

知老父母者,莫过于其儿女!但基于老父母心安,怎么舒心怎么过就是了。我们总不能强行改变二老骨子里那股吃苦耐劳的劲儿。儿女们所能做的是,各尽所能,按需孝敬即可。

常言说得好,“房宽地宽,不如心宽。”也正如《常回家看看》歌中唱的,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陪同爱人,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老人不图儿女有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个平平安安!

夜已深,父母安好,我便随遇而安。

相关文章

  • 寄雨夜

    形是针,声是线 缝补了多少年 才有独行的花雨伞 遮住的是思念 遮不住的才是离散 月下小路青石板 一踏两叹三呢喃 心...

  • 雨夜寄笺

    文/边城小哥 遥想那一夜的雨声 这半生惆怅的回响 想想岁月可曾轻饶过谁? 我年少时对你轻许的诺言 也像流年里快马加...

  • 秋雨夜寄

    秋风化雨满城空, 叶影逐云侵半梦。 昨夜争娇花与月, 惧见南山震雷公。

  • 雨夜寄风

    春风写下断肠诗,冬雨孤清揖手离。 若是无情谁可见,中间多少两依依。

  • 雨夜寄思

    清秋,绵长雨夜 回忆带着怨恨痛砸玻璃 挣扎下滑着的雨滴 也试图找寻归宿 披衣戴蓑的旅人 结束垂钓这湿漉漉的心情吧 ...

  • 雨夜寄友

    读书品幽静, 薰草香雾轻。 窗外悄落雨, 几上添香茗。

  • 雨夜寄思

    窗外的雨声依旧在敲着窗子,不疾不缓如同墙上挂着的老钟——滴滴答答不知疲倦。 这绵绵细雨的夜是年少时我的最爱,外面的...

  • 雨夜寄北

    七绝 怀故 文/骆程 北落荒郊坟墓守, 枯藤牧马悲风吼。 何年复返再东山, 愿得功名携白首。 七绝 雨夜...

  • 雨夜闲寄

    也许是干旱得太久,一场雨,断断续续,从中午下到晚上,还没有停。 一屋,一窗,一灯,一人,周遭寂静,夜雨敲窗。是一派...

  • 寄古都之雨夜

    古都十三朝,方方正正,皇室威严,残于城中。古城遗迹,处处可见,闲暇之余,翱翔于历史长河。近日古都细雨绵绵,雾雨弥漫...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雨夜寄“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zhd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