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能长成撑天大树还是茵茵小草,密码在于他的人格底色。
什么是人格底色?人格底色是一个品质的集合。儿童的成长过程就像是在生命基底的调色盘上调色,孩子一生过得是灰暗还是绚丽,得由人格底色来决定。信任感、自主性、主动性,是人格底色这个调色盘上的三大原色。
在儿童心理学领域,普遍认为:0~1.5岁,孩子会发展信任感;1.5~3岁,孩子会发展自主性;3~6岁,孩子会发展主动性。
所以,在0~6岁期间,孩子会形成他一生的人格底色,这个底色影响着孩子以后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决定着孩子的未来。
那么,一个人格底色良好的孩子又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他往往拥有良好的信任感、自主性、主动性;他会表现出自信、主动、好奇心、创造力、接纳自己、能和他人建立好的关系;他能够在未来面对种种挑战,最大限度地发展天赋,成为最好的自己。
生命的成长密码原来在孩童时代就已经调好了色调。调色高手父母会给小孩调上信任自主主动;心理存在灰暗的父母给子女涂上的是荒凉压迫无助。
郑爽的代孕弃养事件,刷新人们认知,更使我们深究这样漠视生命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
据报道,郑爽的家庭教育是出了名的严格:牙牙学语时,郑爽就被妈妈反复教着说:“长大后要当演员”;一岁半起,被控制饮食,防止变胖;五岁开始,施行军事化管理,钢琴、长笛、声乐、表演、骑马不能缺课、不能出错,否则就会披头盖脸地责骂、批评、甚至打手心。
明明“严师出高徒”,为什么在郑爽面前就失效了?然而,无论爱情还是事业,郑爽的表现都和严师出高徒有着巨大的差别。比如说,在恋爱关系里,双方最终都会伤痕累累,不仅无法成为朋友,而且还成为了彼此的仇人:张翰被骂得没法吃牛肉面,胡彦斌“跳入粪坑”,张恒独自带娃打官司。每一段关系到了最后,信任、接纳、尊重全然没了影踪。而郑爽之所以会成为现在这样,很大程度上和她有个强势、严格的母亲有关。
郑母竭尽所能却不得其法,在错误的方向上使了太大的劲儿,她忽略了一点:人生最初几年里,比学习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人格底色的培养。
教育孩子就像盖楼房,地基没有打好,即使后面楼越盖越高,表面看起来风平浪静,但是只要遭遇一点点打击,就会轰然倒塌,造成悲剧。
家长只有看到这些,才能发现自己,理解自己,从而避免家长的色彩通过教养方式串入孩子的原色当中,影响孩子形成良好的人格底色。
正如高岚教授所说:“真诚做自己,才能好好做父母。”作为父母,我们只有真诚面对自己、觉察自己,才能拨开育儿过程中的层层迷雾,给孩子真正的“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