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宣王问孟子:“与邻国打交道有什么遵循吗?”
孟子回答说:“当然有。只有仁者能够做到以大事小,比如商汤事葛,文王事昆夷;只有智者能够做到以小事大,比如周太王事獯鬻,越王勾践事吴。上天有好生之德,包容万物,以大事小,乃是遵从天命,乐天知命。以小事大,乃是敬畏上天之威。以大事小以乐天,可以拥有天下;以小事大以畏天,可以保邦国存续。《诗经·我将》云:‘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齐宣王听出了孟子的言下之意,还是劝他不要好战,既不要弱肉强食以大欺小,也不要贪心不足蛇吞象以小谋大。于是他有点挖苦,还带点耍无赖地说:“先生高论啊!可是我有个毛病,天生好勇。”
孟子只好耐着性子说:还希望大王不要好小勇。怒目圆睁,按剑断喝“谁敢拦我的去路,拿命来!”这是匹夫之勇,只能战胜一人,希望大王有大勇。《大雅·皇矣》云:‘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旅),以笃周祜,以对于天下。’这是周文王表现出来的大勇,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
《尚书·太誓》云:‘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纣王独夫横行天下,周武王深以为耻,于是一怒伐纣而安天下之民。
如果大王也能一怒而安天下之民,那老百姓唯恐大王您不好勇呢!”孟子这最后一句话也刺了齐宣王一下。
匹夫之勇的案例很多,项羽力能扛鼎,有力拔山兮之气概,但是刚愎自用,为人残暴,最后自刎乌江;张飞一声断喝,夏侯杰肝胆俱裂,坠马而亡,但是对部下寡恩,最后被卫士取了首级。
《大雅·皇矣》是歌颂太王、王季和文王三代开创周朝历史的史诗。孟子引用的是周文王讨伐密国的故事。密国不听从周国的号令,公然侵略周的属国阮国和共国,周文王勃然大怒,整顿军队,派兵阻挡密国军队,援救阮国和共国,周文王的声望不断上升,最后基本上统一了华夏。
以对于天下。【广韵】答也;【增韵】扬也。【注】答天下仰望之心也。即顺应民心,而天下咸服。
公元前1048年,周武王即位第九年,武王兴兵伐纣,主动前来支援的诸侯超过八百,于是武王在盟津大会诸侯,作《太誓》三篇,孟子引用的出自上篇。周武王在誓言中宣称:“上天降生天下万民,并为他们树立君主和导师,君师的使命就是协助上天,将恩宠布于四方。有罪还是无罪,取决于是否顺应天命,我姬发和天下人一样,怎么敢违背上天的旨意呢?”
无论是周文王伐密伐崇,还是周武王伐纣,都不是以武力优势征服天下,而是顺应天命,讨伐对上天不敬之人。而当文武一怒兴师伐贼,天下应者云集,正是因为他们常施仁政,不好征伐的缘故。
【《孟子》简读之梁惠王篇01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