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遂身退:学习《道德经》心得(10)

作者: 若冰_68765 | 来源:发表于2021-07-11 00:28 被阅读0次

    《道德经》的第八章中老子以水喻道,阐述了水“不争”的品格,以及“不争”才可“无尤”的真谛。

    那么,怎么才可做到“不争”呢?

    老子在《道德经》第九章里进行了详细阐述,那就是“功遂身退”。

    第九章原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成身退,天之道。

    直译:

    自恃能力高而自满,不如适可而止。

    即使将铁器锤炼的非常锐利,这种锐利也不能保持长久。

    将金玉堆满自己的厅堂 ,却无人能够长久的守住。

    因为富有而骄横,通常会给自己带了意想不到的祸患。

    当功名成就的时候,应该急流勇退,这样才符合天地间的大“道”。

    理解与感悟:

    人一生当中无时无刻的不在为自己及家人获取利益,无伦是财富还是名利,都是越多越好,很少有人懂得适可而止。为获取更多利益,有些人甚至有恃无恐、悖道离德。

    那些占有欲、主宰欲越强的人,往往在得很多的时候,却越有一种焦虑感,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得到了一座山还想两座山,一旦得不到就会焦虑,得到了还怕失去,就会恐惧,当人心被恐惧和焦虑控制时,就会缺少安全感,才会什么都想抓住。

    而利益就如一把沙子,你抓得越紧,最后得到的越少;反而,放下控制、不去占有,最后却得到的越多。

    很多时候得到、占有的太多也并非福分,或许还会带了祸患。

    如何让人类远离祸患呢?我们详细理解这一章的内容就能深谙其道。

    懂得适可而止

    世间万物都遵循一个规律,那就是:产生—成长—颓败—消散,这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它特定的规律,如果人为地去推动、加速它的成长,那也必将加速它的颓败和消散的速度,这就犹如“拔苗助长”,会起反作用的。

    月亮最圆的时候,就是它开始“缺”的开始;花儿开的最艳丽、最灿烂的时候,就是它走向凋零的开始。“美酒饮教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这才是最美的时刻。

    大自然的一切,都在循环往复,任何事情在遵循自然规律。就像春天草长莺飞,夏天花木扶疏,秋天枯枝败叶,冬天肃杀寂寥一样,都是自然规律,无所谓好,也无所谓不好。

    人生的成败祸福,健康疾病,贫富忧乐等等,也都是正常的规律,我们也不必怨天尤人,也无需强求名利,更不要贪得无厌。

    所以,每一个人都要修炼自己的心,不要太看重外在的事物,才能在世俗中活得自在。

    但是我们普通人很难明白这一点,更难参悟其中的道,总是执着于追求盈满,总想要最多,更好,以为这样才是最好!

    其实,这是违反日中则昃、月盈则亏的天道的规律。

    因此,做人永远不要太满 ,不要一定登上顶峰才满足,要记得“高处不胜寒”,要懂得放慢脚步,好好欣赏沿途风景;要和光同尘,要懂得留白,留白才可天地宽;懂得适可而止,退一步海阔天空。

    懂得骄者必败,傲不可长

    老子告诫我们,做人不可锋芒毕露,再锋利的东西,其锋锐也不会保持时间太长。

    在我们的生活当常常会看到的一个现象,人们为了安全,往往把尖锐的东西打磨圆滑,去其锋芒。处世之道也是这样,越是锋芒外露的人越容易受到挫折,所谓“出头的椽子先烂”就是这个道理。

    曾国藩有句至理名言叫:“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意思就是说:天底下的绝大多数有才能的人,都是因为骄傲自满而招致失败的。

    纵观历史,因为骄傲自满最后招致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说项羽、韩信、杨修、关羽、袁绍等等。

    特别是那个杨修,自恃聪明 ,不懂的收敛锋芒,在“一人一口酥”和改门事件中曹操就已经对他的自恃聪明有所反感,但他还是一如既往地锋芒外露。终于在“鸡肋”事件中,让曹操以扰乱军心为由,将其杀之。

    正所谓是“骄则满,满则倾矣”,有才华的人再配上厚德才能行稳致远;反之,德行不够,再有才华,也终将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刘邦的大功臣韩信也是如此,居功自傲,不懂得急流勇退,最后被帝王猜忌,被诛灭三族。

    正所谓是“天欲其亡,必令其狂”,一个自我膨胀的人,看不清形势与祸患,忽略风险,就会大祸临头。

    一个人一定不要急功近利、傲慢自是,否则无论拥有多少功名利禄,最后都很难长。

    当然,“金玉满堂”、“富贵”,都不是错,不是罪恶,老子也并不是反对富贵,他反对的是恃富贵而骄横。

    就像当今的某些暴发户,突然拥有大量财富就忘乎所以 ,为了追求刺激,去做冒险的事情,甚至去做违法的事情。最后败光钱财,甚至累及生命。

    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依。虽然说人无横财不富,但风险总是相互的。

    还有一些人一旦得势就沾沾自喜、刻意炫耀,甚至寻衅滋事、欺侮别人者,迟早会给自己带来无穷的祸患。

    所以,当你拥有了“金玉”,“富贵”之时,要懂得谦,要懂得收敛锋芒,要低调行事。如能以财济世,懂得舍,就不会因财而招致祸患。

    懂得功成身退

    一个人做出了成绩,却不居功,这是大智大慧,若能功成身退,则更是符合天道。

    老子说“功而弗居”,“是以不去”。如果建立功勋但不居功,那功德仍然属于你。反之,如果居功自傲,不但会丧失功德,还会招来祸患。

    所以,当人有了名气之后,就要懂得身退。身退,不是隐退,不是放弃做事,而是不要厮守在那个位置上不愿意离开,不要贪念自己曾经的功劳、荣誉,要退后一步,把空间让给别人,自己再去更积极地开拓其他新领域。

    不论你有多少功劳 ,都不要躺在功劳簿上生活,都不要觉得自己多么了不起!

    一个人如果能够放下功名,并能够乐于帮助别人,乐于托起大家,这样不仅不会掩盖你的功绩,反而会获得人们都尊重。

    历史上懂得功成身退的人大有人在,最著名的如春秋时范蠡、秦帝国开国大将王翦、西汉的张良、宋代的石守信等等。

    特别是范蠡,堪称功成身退的典范。

    范蠡和文种是越国复兴的头等功臣。但是范蠡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于是范蠡在越国复兴之后就毫不犹豫地离开了,在走之前他劝说文种赶紧走,但文种认为勾践一定会对他不一样而执意不肯走,结局不想而知,文种被越王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同样是功成名就,范蠡懂得功成身退,所以得以与西施泛舟西湖;而文种不懂急流勇退,惹上杀身之祸。

    当今社会也是如此,那些居功自傲、贪恋名利的人,都没有什么好的结局。

    “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乐极则悲 。”这就是天道,我们每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顺应“道”,回归自然,与其处心积虑地成全私欲,不如见好就收,低调行事,功成身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功遂身退:学习《道德经》心得(1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oocp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