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我在个人成长方面的支出不少,但并不是每笔支出都能达到预期目标,比如今年年初看到”流利说英语“的广告--达到学时要求和学习效率即全额返还学费,就花了499元买了半年课程,可还没不到一个月就中断了,学费自然也就打了水漂。如果把这些支出算作初始投资,那流利说的投资是失败的,我把它记为沉没成本,并告诫自己吃一堑长一智,以后买课前要考虑清楚:是否真的有必要学这门课?学了它会让自己在哪些方面受益?这些益处如果转化为经济价值,那需要多久才能收回这笔投资?
因此报名本课程之前,我犹豫了两天(主要是差钱儿),但最终还是咬牙报了:第一,我认可师北宸老师的专业度,前凤凰科技主编,仅这一条就甩出其他那些开写作课的知识网红几条街,而且之前听过老师在一块听听的分享,觉得老师讲得很实在且内容非常实用(只不过当初只要9.99元,毫不犹豫就下单);第二,我写作的痛点和诉求全部在课程大纲中有体现,如有写作拖延症、没时间写作、无法进入写作状态、不知道如何该推销自己等等,感觉本课好像是专门为我量身定制的,如果错过似乎损失更大;第三,如果我把文章写好了,会有稳定的稿酬收入(事先跟某机构谈好的),也就是说如果我按照要求每周输出1-2篇文章,我将会在1-2个月内收回本次投资。
三周后的今天,我总结自己的学习效果,让我觉得自己当初报名时的想法实在太狭隘了,严重低估了写作课的价值,就好比一只价值200元的股票,现在只卖20元,却因自认为价格高,不敢当机立断买入;等咬牙买入后,却因为价格暂时的波动而心神不宁,想着回本儿后就立马儿卖掉。如果是巴菲特,他一定会大规模买入并长期持有直到这只股票价格超过其价值。上完写作课的我,感觉自己好像有点儿像巴菲特了,写作课带给我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它的价格,我获得了更深入的认知、更顶级的资源和更有效的方法,我可以用这些去打磨自己的软实力,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收获成百上千倍的回报:
更深入的认知--写作有助于提高杠杆率
认知是改变的第一步,我之前只想过写作对我的逻辑表达有好处,有助于presentation技能,却从没想过写作会提高杠杆率,达到做一抵十的效果。老师在第一课讲到写作让他得到凤凰科技主编的工作机会,实现职业转型,这是写作给他带来最意外的收获。这一点给我的启发是写作会帮助我撬动更多资源。我在国企呆了很多年,过着几乎两点一线的生活,很少与外界有联接。虽然我觉得自己应该跳出来,但却很难找到与自己预期相当的岗位,因为自己这些年的工作经历会让企业质疑我对自己的职业规划,而自己除了几张证书外,也确实没有可以证明自己胜任岗位的东西。如果我把写作这件事做好,我可以向业内权威的平台去投稿,可以通过周围的小圈子去发展更多的人脉,让更多的人认识我,信任我,这对我的职业定位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我一定要持续地投入在写作上。更靠谱的输入--找到行业内最顶级的资源
盲目的勤奋是不可取的,当你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输入的时候,你很可能会离成功越来越远。在听第四课之前,我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在其实与自己的目标相关性很低的读物上,且毫无察觉。老师的分享让我耳目一新,我从没想过去找业内最顶级的资源。在写第四课作业时,我几乎用了两天的时间,去找我认为最顶级的资源。起初我认为在国内做投资理财,只需要关注央行和监管部门的政策和数据就可以了,但这就像是炒菜,只有原料却不知道该如何用原料炒出一盘菜一样。后来我以倒推的方式,从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入手,定位岗位关键词,最后通过Google和维基百科查询关键词,并阅读了与之关联的其他信息,得出自己最终的输入范围。更有效的方法--养成持续写作的习惯
“刚开始写作时,你会有一些不舒服的感觉,这很正常。”老师在第六次课上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大约用了2周多的时间完成写作课的6次作业。与其他同学相比,我太慢了,但与自己原来相比,我进步了。之所以慢,是因为写的过程真的很不舒服,从想到提笔至少要一个小时以上,刚写几句觉得不好就停下来再想,又需要一些功夫。这几次我都有退缩的想法,我如果不写行不行,但最终的答案是不行。我想起两年前我一身赘肉跑一公里都喘得不行,时时刻刻都有想停下来的想法,但我鼓励自己再坚持一下下就好,总有一天我也会跟那些漂亮姑娘一样。没想到这么简单的自我鼓励,让我坚持到了今天,让我有了逐渐清晰的肌肉线条,而跑步对我来说已经是稀松平常的一件事。这个道理也同样适用于写作。刚开始给自己制定每天500字或写40分钟的目标,若没有想法就抄书、翻译文章、去知乎回答问题。这些小目标让我觉得比坐在那儿闭门造车轻松、有趣的多。毕竟刚开始需要给自己设置一些简单、高效的任务,会更容易坚持下去。六次课程结束了,我的作业也全部完成。尽管我知道自己不可能获得一对一咨询的机会,但我还是要坚持写完作业,因为学了再多的理论也不如自己去动手去实践。
最后感谢老师精彩的写作课教会我的那些理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