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艺术有见笛(Dì)丨马蒂斯因“够野”出圈,却活出最朴实的人生

艺术有见笛(Dì)丨马蒂斯因“够野”出圈,却活出最朴实的人生

作者: 风笛艺术 | 来源:发表于2020-05-14 11:20 被阅读0次

    亨利·马蒂斯

    关注现代艺术的看官如果不知道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那就要out了。他不仅是20世纪西方美术界“F10”明星男团成员之一,也是与毕加索相爱相杀的“好基友”。马蒂斯用大胆鲜明的色彩,给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创造了一个“野兽国度”。2020年正值亨利·马蒂斯诞辰150周年,小编今天就翻开马蒂斯的艺术篇章,看看这位色彩大师到底是不是真的如大家所说的那么“狂野”!

    ▲马蒂斯,图片来源于网络

    野兽派创始人养成记

    1869年,马蒂斯出生于法国北部皮卡第地区的一个商人家庭,可以说是跟艺术不沾边。他的父亲就像大部分传统的家长一样,想要孩子找份稳定又体面的工作。乖巧的马蒂斯顺了父亲的意愿去学习法律,之后回到家乡从事法律事务工作。

    ▲亨利·马蒂斯,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鹅,人生世事难料,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21岁的马蒂斯因一次阑尾炎住院误打误撞与绘画结缘,这得多亏了马蒂斯母亲的“神助攻”。马蒂斯母亲怕孩子在医院太无聊,于是给他带去了纸和画笔消磨时间,马蒂斯由此一画不可收拾,按他自己的话来说:“如同在天堂里”。两年后,23岁的马蒂斯果断放弃了法律事务工作,进入朱利安美术学院预科班跟威廉-阿道夫·布格罗学习绘画,之后正式考入该学院,师从象征主义代表画家莫罗,开始步入职业艺术生涯。

    ▲马蒂斯《Woman Reading》c.1894,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图片来源于网络

    马蒂斯的成功靠是脚踏实地的努力。求学期间,他刻苦研究莫罗、普桑、夏尔丹和华托等艺术家的作品,这个时期的画风比较保守。离开学校后,他又受点彩派的影响,同时吸收印象派之所长,借鉴非洲雕塑和东方装饰艺术。之后通过罗素了解到梵高的作品并大受触动,从此力图革新。

    ▲马蒂斯《豪华、宁静、欢乐》c.1904,118x98cm,乔治·蓬皮杜中心,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1905年的巴黎秋季沙龙展上,一群思想前卫的艺术家在马蒂斯的带领下展出了一批作品。在当时,追捧古典技法和写实风格的潮流还未褪去,人们对他们的作品嗤之以鼻,批评家路易·沃克塞尔更是嘲讽到:“多纳泰罗被野兽包围了”。之后,这群大胆、新潮的艺术家在众人的吐槽和讽刺中出圈,并被称作“野兽派画家”,马蒂斯也因此成为野兽派的创始人,他的狂野绘画之路正式开启。

    ▲马蒂斯《戴帽的妇人》c.1905,图片来源于网络

    《开着的窗户》是马蒂斯在当时的参展作品,马蒂斯运用高纯度的色彩、简练的线条,描绘出法国西南部滨海小镇的美丽一角。估计观展的人们一定觉得很惊异,毕竟在当时很少有艺术家会将窗户画成五颜六色的。马蒂斯不希望色彩只是构图和造型的附庸,而是主导画面、可以传达意图的最主要元素,这也是现代主义绘画中所倡导的,对色彩和形式的解放。

    ▲马蒂斯《开着的窗户》c.1905,55x46cm,华盛顿国家美术馆,图片来源于网络

    马蒂斯运用具有鲜明现代性的艺术风格,宣告了他对传统艺术的颠覆与反叛,这点在小编看来,是马蒂斯“够野”的表现之一,比如《舞蹈》,五个手拉手的人物围成圆圈跳舞的画面没有具体情节,却充满了原始神秘感。马蒂斯抛弃了传统的空间表现手法,采用最简单的色彩和构图去呈现,舞蹈中的人物创造了一种动态感和张力,是对生命力的赞美。

    ▲马蒂斯《舞蹈》c.1910,图片来源于网络

    《红色画室》则将纯粹、统一的色彩发挥到极致,整个画室好似红色的海洋。马蒂斯淡化了物体的轮廓线,使其融入到背景中,画面没有唯一的视点,却显得十分和谐。

    ▲马蒂斯《红色画室》c.1911,90x70cm,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图片来源于网络

    总的来说,在野兽派最盛行的几年里,马蒂斯可谓是艺术圈最有流量的明星。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欣赏他的画风,有争议就有热度,就这样,马蒂斯在争议与赞赏中蜚声世界。

    不再“狂野”的马蒂斯

    在野兽主义的高光时刻之后,新起的立体主义粉墨登场。虽然此时的马蒂斯已经不再是艺术界的重点关注对象,但他依然在兢兢业业的创作。这一阶段,马蒂斯为了研究人体结构创作了70多件雕塑作品。有资料称,当时他还买了雕塑大师罗丹的小件雕塑作品做研究,并收集非洲的雕刻作品。在他看来,非洲雕刻艺术采用了最简化的人体造型去表达情感而非解刨学上的准确比例,这跟马蒂斯崇尚极简、平面化的理念相契合。

    ▲马蒂斯《Nu allongé I (Aurore)》c.1912,图片来源于网络

    除此之外,马蒂斯还创作了一系列受立体主义影响的作品。比如下图这幅作品虽然名为“肖像”,却没有使用传统人物肖像画的写实画法,采用简单的色块以及具有强烈几何形式的垂直线条组成画面。可以说,这个阶段的马蒂斯并没有将自己限制在野兽派的圈内,而是顺应时代的潮流,敢于做出一些新的尝试。

    ▲马蒂斯《白色与粉红色的肖像》1914,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个时期各国正深陷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中,马蒂斯从苦难中发起思考,去感受世界、艺术与人之间的关系。他将视野落在了室内,作品充满了对苦难和自由的理解。

    ▲马蒂斯《窗户》c.1916,146x119cm,底特律艺术学院,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女性形象的描绘也是马蒂斯十分中意的主题。这一系列作品中的画面又明亮了起来,并加入了大量的装饰性元素。这些充满异国情调的绘画尝试源于马蒂斯的几次旅行。

    ▲马蒂斯《Odalisque in red trousers》c.1924,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资料显示,马蒂斯1910年冬赴西班牙伊斯兰文化区时受到吸引,在1912至1913年旅居北非的摩洛哥探索异域风情,并将当地的文化特色与创作相结合。比如下图这幅作品,背景和地板都采用了伊斯兰元素进行装饰,这也显示了马蒂斯在这阶段对异域文化的迷恋。

    ▲马蒂斯《The Moorish Screen》c.1921,图片来源于网络

    1930年,60岁的马蒂斯在去塔西提岛的旅行中偶然发现了当地的塔帕纤维布,这种色彩鲜艳的几何图案再次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马蒂斯每次旅行似乎就像开启了“寻宝模式”,收获颇丰。

    ▲ 塔西提岛的塔帕纤维布,图片来源于网络

    ▲马蒂斯《Robe violette etAnémones》c.1937,图片来源于网络

    艺术才情点亮古稀人生

    1940年马蒂斯进入古稀之年,人生也迎来了新的转折。在1941年时,马蒂斯因肠癌手术再也无法从轮椅上站起来,疾病带给这位巨匠前所未有的打击,也为他带来了新的创作契机。对于一位人送外号“工作狂”的摩羯座艺术家来说,完全没有什么能够阻挡马蒂斯对艺术的向往。这时期他开始用剪刀和卡纸继续他的艺术探索之路。一开始,马蒂斯只是当做一种尝试,没想到无心插柳之举也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艺术风格。

    ▲马蒂斯创作的剪纸作品,图片来源于网络

    剪纸特有的简洁线条和单一的色彩,让马蒂斯大爱。他使用最普通的工具,却为世人创造出充满生命力的图像。有媒体评论员称:“马蒂斯60年艺术生涯的全部魅力都浓缩在他晚年这些剪纸作品的炽热与美丽中,它们如同长满植被的花园一样充满生机。”

    ▲马蒂斯创作的剪纸作品,图片来源于网络

    除了绘画、雕塑、剪纸,马蒂斯还在人生最后的时期“野”了票大的。晚年的马蒂斯在漫长的康复过程中备受一位修女的照顾,为了表示感谢,77岁高龄的马蒂斯设计和参与修建了位于法国南部旺斯的玫瑰礼拜堂,又称马蒂斯礼拜堂。

    ▲马蒂斯在旺斯玫瑰礼拜堂内,图片来源于网络

    教堂内一切从简,墙面上是马蒂斯用简练的线条亲手绘制的壁画。其中最具特色的要数他设计的彩绘玻璃窗,马蒂斯用蓝色、黄色和绿色来描绘象征着生命力的图案,每当阳光透过玻璃窗,就像来自天堂的圣洁之光。要知道,此时的马蒂斯已经病入膏肓,他只能坐在轮椅上竭尽全力去完成,这份对艺术的执着与坚持令小编泪目。

    ▲法国旺斯玫瑰礼拜堂,图片来源于网络

    历经沧桑与变故的艺术家,在生命长河的尽头,依旧用自己的声音,呼喊着行将就木之时的追求和思想。马蒂斯的艺术人生始于对艺术与生命的热爱,最终在色彩缤纷的世界里画上圆满的句号。

    马蒂斯是艺术的革新者、颠覆者,他的作品既具有超前性,又对当下社会作出了反思。他使用一种“狂野”的艺术语言,为艺术世界建立了一种新的审美价值观,这无疑是勇敢的,也是他作为一位伟大艺术家的最好证明。

    : 吉月丨编辑耘菲

    责编蜜丝姜

    监制大G小r迷你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艺术有见笛(Dì)丨马蒂斯因“够野”出圈,却活出最朴实的人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zpig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