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3123281/fd59e797ddfcae6d.jpg)
你是不完美的,我也是。所有人都是不完美的。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缺点,它们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必须得适应它们。但是,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朋友,我很高兴自己选择了你———《玛丽与马克思》
很喜欢这个版本的译名,而不是什么《巧克力情缘》或者《同是天涯寂寞客》。就像《邦妮和克莱德》要好过《我俩没有明天》一样,后者看起来比字面翻译要高级一些,但你把结局都提前告诉了我,还有什么意思呢。我肯定要带着低落的情绪去看完这一电影,即使这并不是误导。
嗯,原以为会是一个充满童趣的故事有着皆大欢喜的结局,就像大多数童话一样。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相隔的人迟早能见面,相爱的人一定能幸福。事实上,并没有很清新唯美的画风,也没有太跌宕起伏的人生,只是遥远的两个人长达数年的通信,絮絮叨叨说着自己的生活,却生出那么一点难过。每个人都多多少少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吧。孤独的长大,渴望友情,暴食症。焦虑困惑不安的时候要依靠食物才能给自己安全感,马克思会一口气吃掉三十多个巧克力热狗。心里孤独,那么就让胃满足吧。突然想起了《令人讨厌的松子的一生》,松子不也是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狂吃,像吹气球一样,身材走样,整个人都笨拙邋遢的不得了。
小玛丽没有朋友,父亲下班后待在仓库摆弄玩具,母亲是一个酒鬼。对她而言,马克思不仅是一个远在美国的笔友。但马克思呢,我不知道玛丽在他心里是不是同等的重要,至少刚开始并不是。有一个人愿意和自己这个“怪人”交谈,哪怕是在纸上。涉世未深的少女只有一脑袋稀奇古怪的问题,恨不得把所有自己的开心不开心都讲给马克思听,认为表示喜欢友好的方式就是分享自己最喜欢的食物。很单纯的友情,有一个可以随便说话的朋友是很难得的一件事吧。
我心里有点困惑,也有点不舒服。是不是完美主义就是自我折磨,哪怕一丁点错误都会不停得懊悔责怪自己。我们不愿意接受自己的身体,为了骨感的身材宁愿吃完东西去厕所催吐。暴食催吐是一件很没有尊严的事情。身体会发臭,手指会留疤,眼球会充血,更可怕的是从心里彻底摧毁自己否定自己。我们要去割双眼皮,要去隆胸,要用机器用手术刀摧毁本来的自己按照想象中重新塑造。为什么美一定要和瘦扯上关系,为什么美一定要等于幸福,为什么我们不能微笑接受自己。玛丽得知自己的行为惹恼了马克思以后,无法原谅自己的过错,整天昏昏沉沉醉生梦死。爱人不能相伴终老,长大了的玛丽终于和喜欢多年的人有了一场梦寐以求的婚礼,他们相爱,做爱,一辈子也就这样了但是结果呢,生病的玛丽再也不是当初他喜欢的那个少女,或者他压根就没有真正爱过玛丽,不然他怎么不会伸手将她从这该死的坏情绪中拉出来,而是偷偷打包了自己的东西,没有亲口说再见只留下一封信就奔赴到下一段恋情中去。玛丽打算自杀的那个场面着实看得我眼泪流下来,如果人生没有意义,那么就此结束吧。
“每个人的生命就像一条长长的人行道,有些人的道铺得很平整,另一些,就像我的,到处是裂缝、香蕉皮和烟头。你的人行道和我的相似,只是可能没有那么多裂缝吧。但愿有一天,我们的人行道会相遇,我们可以分享一罐炼乳,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你是我唯一的朋友 。”
马克思将自己的玩偶全部寄给玛丽作为原谅她的讯号。“我原谅你是因为没每个人都是不完美”。
每个人都是不完美。每个人都在抑郁。每个人都在庸人自扰。玛丽和马克思,是你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