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第二则,仅就中午一点点“道听途说”说开去,个人之浅见,见笑)
午饭间的两则听闻:
其一:一个妈妈热衷于在社会和网上给自己的孩子抢各类的课程,从数学外语到艺术特长,不一而足。有的数学课程,在孩子小学二年级时,就已经涉及到sin(x)和cos(x)这样的三角函数了,真是令人咋舌。
其二:某教育工作者,对当前所在市公立幼儿园从“全日制”改成“半日制”的做法(上午孩子送到,中午便接走),笑谈这可以创造一个“亮点”,“可以扩大一倍的招生人数,本区公立幼儿园的入园率便可以翻一番了”。
我不禁在想,第一则消息中母亲在给孩子安排教育的时候,既有望子成龙的迫切愿望,又有担心孩子跟不上的忧虑,根源是“处处不想落后”的争强心理。这本是一种合理的选择,没有对错之分,只是可怜了孩子,从小就有承受如此的课业压力。而这样的教育,是孩子的需要么?
第二则消息中,表面上是某位工作者不负责地调侃,我却从中看到了,他也同样无奈,一项他左右不了的政策,几组对他也产生不了多少影响的数字。但他背后的代表的教育管理工作,是应当被赋予更多的职能、回应更高的期待的,但入园难、园内教育和管理难的问题,依旧是当今社会的顽疾。也正是这样,给了许多不正规的私立幼儿园进入市场捞上一把的机会,也埋下了导致可能让每个人都追悔莫及的后果的隐患。这样的教育,是家长的需要么?
这是一个经济发展为核心的社会,当许多人正用孩子长大了挣多少钱来衡量教育的是否成功时,教育也被产业化、经济化,甚至被金钱化、物质化,便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家长为学有所成而去报各种班,学校、幼儿园考虑成本精打细算投入教育资源,资本则瞄准二者之间的巨大空间强势进入,捞个盆满钵满。唯独孩子这一唯一且重要的受体,在其中缺位了,他们的需要,被多少人真心实意、认认真真的考虑过?(一定有,但并不多)
民国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倡导“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理念,好的教育就是要释放有益的自然天性,让孩子在友好的环境下增长才能、完善品格。我担心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的教育,真实朴素会不会过早地被扭曲,还能够让我们保留多少那些于己于人皆有利的自然、个性。
(2019.1.2 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