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困境
周末的时候,微信中有一条留言:老师您好!我是小杜的妈妈。我让小杜干活,他不干。他要玩手机。他说,学习了一周,为什么不让玩手机呢?我很生气,没有办法,只好狠狠的揍了一顿。希望老师给他讲一讲大道理。我不希望他成绩能够有多好,至少让他的人生的道路不要走偏。
看到这个家长的留言,我不知道从什么角度给她一些建议?从她的文字中能够感觉到这个家长的无奈和迷茫。她是一个专职妈妈,从外地嫁到当地,和公婆分开居住。丈夫常年在外地打工,她专职负责孩子的生活起居和学习。据家长介绍,小学的时候,能够管住学生,严格盯着孩子学习。现在到了初中,孩子似乎有了更多的叛逆。她和孩子没有任何的共同语言。他对孩子的教育就是监督孩子的学习或者辅导孩子的作业。孩子的学习从小学四年级一次换老师后,孩子的成绩直线下降。而家长没有及时的干预,让孩子对于学习产生了厌恶。孩子从一个中等生变成了差生。这种变化不仅是学习,更是孩子的行为和习惯也变得更加的不能够接受。
作为家长,尤其是学困生的家长,要能够看见孩子。他们的眼中只有孩子的不尽人意的成绩。除了成绩之外,孩子的任何的表现都不能够引起家长的关注。家长看不到孩子的努力,家长关注了结果,关注了面子,而忽视了孩子。家长的看见,让孩子的每一次努力能够有意义。家长需要关注孩子学习的过程,给予孩子合理的指导,而不是把精力关注到结果。学习不仅仅是分数,还有其他。
作为家长,让孩子变得有价值。无论孩子成绩多么的差,在别人的眼中多么的不好,家长要让孩子感受到他的价值。而这个家长不要体现在学习,可以在生活。家长可以培养孩子劳动的能力,让孩子通过劳动成果服务于家庭成员,让孩子的劳动成果服务于朋友,让孩子的劳动成果服务于社会。这个时候,孩子会觉得有价值,孩子就会变得更加的努力和有上进心。家长可以让孩子帮助别人,可以是朋友、可以是老人……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体验到他的存在价值。一个孩子能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孩子就不会把精力放到叛逆。因此,家长挖掘孩子的价值,让孩子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作为家长,尤其是学困生的价值,把注意关注在孩子的学习上,而不是孩子的成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家长的及时的帮助。家长在学习能力上没有办法帮助孩子,至少能够在态度上看到孩子的努力。如果家长能够看到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次努力,孩子就会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在学习的过程。恰恰相反,家长把精力关注在最终的结果,而结果是无法改变,也无法干涉,会生出很多的不满。家长关注结果不过是为了和别人的比较。其实,孩子一生按照自己的步子去学习,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学习,这是最大的成功,不要让孩子和别人去比较,而是和自己去比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