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元月4日,在一场大雪的夜里,孟涛先生安静地离开了这个他十分关注的世界。他在生前集中精力苦费心血而为后人留下了25万字《零七零二公路纪实》书稿。我敬仰他的写作,曾在参加他的追思会时,听他的儿子在致悼词时说: “我的父亲是为零柒零二公路建设而牺牲的最后一个人”。
远眺慧泉斯人已逝,来者难追。我因为曾经投稿过《盩山厔水》杂志而结缘编辑孟涛先生。家乡这本杂志的编辑部,曾经在西安莲湖公园东边的楼上,走去见过孟涛先生一面。闻听他去世的讣告,约马选红先生一道,前往终南镇孟府参加追思会,以表达对孟涛先生心系家乡历史,书写乡党修筑零七零二旧事的敬意。
湖光山色今年夏天,应一心向佛的好友之约,我来到古骆国所在地的慧泉寺暂住,寺院的净居楼适合调养身心。寺院住持释明意师父特别安排我住在净居楼三层西头的房间。其时,有来自户县的常住李居士和我相遇净居楼。楼上楼下,见面说话。李居士说,三楼的房间里曾在去年暑期住过一个作家名叫孟涛。我问,是写零七零二公路纪实文章的孟涛先生么?他说,是的。孟涛先生曾经在慧泉寺净居楼写作四十天,完成了他的纪实文稿达20多万字啊。我和孟涛先生的缘却这样的在慧泉寺里续接起来了。
骆峪之夏我告诉寺院里的居士们孟涛先生已经去世的消息,让大家都很吃惊,并深感生命无常。我说,孟涛先生住在慧泉寺净居楼写作的日子,可以写成一篇文章作为纪念。去年夏天的慧泉寺,今年夏天的慧泉寺,山川景色还依旧,还一样的美如画面。
骆峪水库站在净居楼上,放眼望去,湖光山色,如画卷,似诗篇。夏日炎炎,我仿佛看见身穿半截裤的孟涛先生,正光着膀子,坐在房间里写文章。钢笔在稿纸上嚓嚓作响。正是他文思如泉涌流的时候。
龙柏树下突然,寺院里敲起中午过堂的梆子声响。过堂,就是吃饭。该吃午饭了。已经做好午饭的广智师父,站在楼下呼唤,孟老师吃饭喽!寺院里的作息安排,吃饭最讲究,过时不候。此时此刻,文思泉涌中的孟涛先生总要继续再写几张纸的,才肯走下楼去。他的心中或不免对佛家的清规戒律产生了一些情绪罢。倒也无妨,寺院里的规矩,适合净心静身。当斜阳的光线落在骆峪水库的水面,山光水色,如幻如影,孟涛先生站在楼前远远望见湖光山色,禁不住要约请楼下的李居士一起,走到水库大坝上,散步去。
骆国山寨想像着,那样一个夏天,有二个老居士,一个60岁出头,一个70岁出头,二个老头,长长的身影,行走在古骆国的土地上,边走边谈,谈古论今。谈神奇骆峪,已经编为一本杂志。记载骆峪水库的底下,原本有一个古老的骆国驿站,经常商旅云集,偶遇文人雅士,李白、杜甫、白居易,他们都从这里走过傥骆道,或南下汉中,或逃到四川。这里是古代往返长安的交通要道,自秦汉以来红火了二三千年。因为20世纪的五六十年,国家兴修水利和三线建设事业,终于让这里的古骆国历史,发生巨变!
莲花之蓬二十世纪的六十年代末,国际国内,风云涌动,形势变幻。伟大领袖提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治国之策。其中的零七零二公路(108国道周至至城固段)建设提上日程,国家动员周至、户县等地的人民公社社员支援三线建设,各村各户出动劳力支援国家建设这条北起周至县城,跨越秦岭,途经佛坪、洋县至城固的公路,仅周至境内就长百余公里。这个被列入国防,代号为“零七零二工程”的六级公路,1969年11月动工,周至、户县等沿途组织7万多名民工,会同陕西省公路局二、三工程处的4个队,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字851部队共同施工修建,1971年6月基本竣工,全线移动土石方1千万立方米,其中石方占72%,修建大桥9座,涵洞923道,防护砌石27万立方米,1974年起铺筑油路。这条公路建设中曾经发生过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荷花之池然而,当年或因为国防工程而在宣传中鲜为报道,让那些感人事迹和为此而牺牲的英雄不被人知。时隔四十多年,身为《盩山厔水》杂志主编的孟涛先生领命实地走访,穿山越岭,入村到户,追忆似水年华,寻找在零七零二公路建设中英勇牺牲的农民社员的生平事迹,以纪实文学的笔墨,描绘出那一段遗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劳动生产的壮丽景象。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努力创作,孟涛先生搜集到周至境内参与公路建设的人物事迹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令创作者感动。
斜阳若影慧泉寺广可师父回忆,孟涛先生在创作过程中,每每写到年轻鲜活的生命,被巨石滚落而献身忘命之际,忍不住痛哭流涕,无不为之动容。孟涛先生住在慧泉寺净居楼创作,就像即将孵化小鸡的老母鸡,找一个安静的窝,对自己的鸡蛋进行加热温暖,静待着小鸡的破壳而出。他在这里住了四十天!四十天,多少个日日夜夜,就像一个苦修的佛弟子一样,用自己的心血书写着这片土地上无私奉献的人们的精神气概!
残阳如血望着净居楼时,似乎眼前又浮现出一个在楼上写文章的身影。这个身影给家乡土地上曾经流血又流汗的农民树碑立传,这个沤心沥血写纪实文章的老头刚六十岁出头,可能并不理解寺院里的师父们何以不染尘事。老头专注写尘世间的往事,写零七零二的建设过程。他的纪念文章意义又在何处?每一个灵魂都需安抚。无论写文章,还是做佛事,修身净心,正念正信。人生无常,珍惜当下。珍惜孟涛先生,珍惜自己,难忘在慧泉寺净居楼居住的美好日子。(本文作者:周至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 王博太)
慧泉水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