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先生最初写这篇文章是听朋友说一个车夫,三起三落,最后还是受穷,后来又听到一个车夫的事,说他被军阀拉去做壮丁,碰上打仗大兵逃走,他趁乱得了三匹骆驼。于是这两个故事经过他加工和细节的丰富,形成了《骆驼祥子》这部小说,为此他还特意跟养骆驼的专家请教骆驼的习性。因为老舍先生自己是北京最底层的地道平民出身,作为“都市平民作家”,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他对穷人和劳动人民阶层有着深深的同情,刻画祥子这个底层人力车夫的内心和生活实况非常细致生动。
在电影《骆驼祥子》里面,憨厚耿直的北平郊区农村青年祥子来到北平做人力车夫,有个我印象深刻的情节是他当时在一户人家里面做包月车夫,那家人除了拉车竟什么杂活都要他做,呼来喝去的,对待他特别不像人样,自尊心强的祥子非常地不喜欢,没多久就表示不干了,这样一来前面做的工钱自然都没有了。这里可以看得出,当时车夫竞争激烈,祥子能做上包月算是接了比较走运的单子,再一个就是祥子不懂维护自己的利益,更不擅于谈条件和分利益。
虎妞说要他去做生意,争取自己也开个车厂,祥子压根就没想过,也似乎对做刘老板那样的商人非常抵触。他的思维局限在个人的框架里,自己限制了自己不去想除自己以外第二个人的事情,这种局限的眼光决定了他甚至不擅于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只想着单纯的拉车,每天靠自己出苦力拉车赚钱吃饭,对他来讲就是最踏实的,拥有一辆自己的车,成为独立的劳动者,不受车厂盘剥,对他来讲就是全部的自由,希望甚至宗教。他就没有了解过拉车的行业现状,觉得越来越不好做也不计较,在烈日与暴雨下不顾身体更踏实地拼命出苦力,在拉车比坐车的人还多的时候,他也没想过拉车这个行业也会彻底消亡。
所以祥子的困境也不是单单因为他学识少,他优点是人好,没有坏心眼,只想着自己能凭力气生存下去不饿死就可以的这种唯一志愿。当初不识字的杜月笙也是码头扛包出苦力的工人呀,他就能天天一闲就跑茶馆听故事去吸取别人的智慧来提升自己,虽然当时地位也低但是志向是很大的,然后一步步成了帮会老大,再后来成了大上海的大亨。
想起了富人和渔夫的故事,富翁在海滨度假,见到一个垂钓的渔夫。富翁跟渔夫说,不如借钱买条船出海打鱼,赚了钱雇几个帮手增加产量,这样就能增加利润,之后可以买条大船,打更多的鱼,赚更多的钱,再买几条船,搞一个捕捞公司,再投资一家水产品加工厂,然后把公司上市,用赚来的钱再去投资房地产,如此一来,就会成为亿万富翁了。渔夫问,成为亿万富翁之后呢?富翁说,成为亿万富翁就可以悠闲地到海滨度假,晒晒太阳钓钓鱼,享受生活了。渔夫说:我现在不就已经在海边钓鱼晒太阳了吗?如果要祥子走虎妞说的致富路,他估计就是类似渔夫的想法吧。
除了养活自己这种最基本的追求,祥子的精神生活相当的贫乏,自给自足就是最大的追求,精神方面是空白和匮乏的。那个时代,笑贫不笑娼,可见人们的精神是多么的虚无。而人活着,更重要的是需要有些精神。我们追求的精神当是各个方面的,若不是这样,这个世界上就不会从古到今出现那么多的艺术家、科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就只剩纯物质世界的富人和穷人了。
不过回想祥子那时的年代,也有物质的优点,空气是澄明的,水是清亮的,农村晚上的夜空布满了星星,城市也不少星星。而现在的我们在扩张的城市化进程中,为了追求所谓高品质生活,把最基本的生活要素干净的空气,水和食物都弄丢了,现在又开始重视环保,回头追求这些几十年前就有的东西,不也像是绕了一个圈吗?也许这就是人口发展和现代化文明进程的代价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