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诗境与画境的融合
(文/潘文良)
山水画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它不仅代表了中国文化中对自然景观的崇拜和追求,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和表达。而诗词,则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为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具有高度凝练、抒情深沉、意境丰富等特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山水画与诗词常常相互渗透、相得益彰,在画面中融入诗意境界,使得作品更加生动、感性并兼备理性。
潘文良《寒林飞雪图》山水画与诗词都具有强烈的意境表现力。在中国古代文学美学理论中,“气韵生动”被视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评价标准。这也就是说,在创作过程中,应该注重作品所营造出来的情感氛围和美感效果。而山水画借助笔墨线条以及色彩运用等手法来展示自然景观或人物形象,并通过情趣所体现出来的“神韵”,呈现出强烈而生动活泼的审美效果;同样地,在唐宋两代以后,“气韵”的概念也开始渐渐地融入到了诗词创作当中,并成为了衡量一篇好诗是否具有灵气风姿、音律协调等方面优秀程度的标准。
潘文良《赤壁赋》因此,在这两个领域里,都存在着非常明显而又基础性质上共通之处——即通过艺术手法构建某种“神韵”,直接打动读者/观众内心深处最原始却也最真实的情感反应。其次,在创作上,很多书画家会在作品中题跋诗句、文章,从而使作品的蕴含更加丰富,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样地,在古典汉语写作中,经常使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性语言手段来增强文章力量。换言之,在不同领域内进行思想交流时可以采取不同方式来提高文章/作品吸引力并增强其艺术的品味。
潘文良《携琴归饮图》传统文化发展历程长达数千年的时间里, 山水画与诗词从各自角度向外推广发展的同时, 随着时间推移以及历代书画名家的研究与推崇,尤其是文人画家,诗与画日益紧密联系起来, 获得新生命与新内涵。无论是山水画还是诗歌都代表着中国古典艺术发展进步过程及民族精神特质。他们共同点就在于能夠激起人们心底深处对于天地万物至纯至美至真至善之崇敬與欣赏。
潘文良《望川图》 潘文良《山居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