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勇//3.15惊蛰十一日//七言绝句的创作理论与实践:一学就会
- 周勇//4.14清明十一日//七言绝句的创作理论与实践:一学就会
- 周勇//2.28雨水十一日//七言绝句的创作理论与实践:一学就会
- 周勇//3.6惊蛰二日//七言绝句的创作理论与实践:一学就会的渔
- 周勇//3.30春分十一日//七言绝句的创作理论与实践//一学就
- 周勇//3.23春分四日//七言绝句的创作理论与实践:一学就会的
- 周勇//4.10清明七日//七言绝句的创作理论与实践:一学就会的
- 周勇//1.28大寒九日//七言绝句的创作理论与实践:一学就会的
- 周勇//4.5清明二日//七言绝句的创作理论与实践:一学就会的渔
- 周勇//1.24大寒五日//七言绝句的创作理论与实践:一学就会的

题记:渔洋就是王渔洋,即清初名士王士祯。
王士祯(1634—1711)原名士禛,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谥文简。汉族,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初杰出诗人。博学好古,能鉴别书、画、鼎彝之属,精金石篆刻,诗为一代宗匠,与朱彝尊并称。书法高秀似晋人。康熙时继钱谦益而主盟诗坛。论诗创神韵说。早年诗作清丽澄淡,中年以后转为苍劲。擅长各体,尤工七绝。
其渔洋绝句十二法,简便易学,深为初学者喜爱。从今天开始,我将以精选的渔洋先生的三首诗作以及我的一篇习作为例一一介绍其七言绝句创作之法。今介绍方法之七,以飨好学之人。
【注】前七法以第三句为主。

【法七】此法乃渔洋匠心所在,一二句就题直起,亦直赋眼前景、心中情,第三句以叙写人事转接,而结句则必由实返虚,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读渔洋最须注意此等处,以其有神韵也。
【例一】
七绝·江上
文/王渔洋
吴头楚尾路如何,烟雨秋深暗白波。
晚趁寒潮江渡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例二】
七绝·秦淮杂诗十四首(其十二)
文/王渔洋
玉牕清晓拂多罗,处处凭栏更踏歌。
尽日凝妆明镜里,水晶帘影映横波。
【例三】
七绝·寄陈伯玑金陵
文/王渔洋
东风作意吹杨柳,绿到芜城第几桥。
欲折一枝寄相忆,隔江残笛雨潇潇。

【我的习作】
七绝·江畔飞雪梅香
文/周勇
江畔梅枝伴竹筠,荡舟夜月雪纷纷。
桨声芦笛龙头渡,处处淡香云气氲。
2021.03.1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