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面世以来,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已经从工业时代进入了信息/知识时代,并亲历了随之而来的深刻社会变迁。这种社会变迁的广度和深度不仅前所未有,种类更是千差万别。”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否依然有效?变化越彻底,挑战越严峻,这七个习惯对人们越重要。因为我们的问题和痛苦是普遍存在的,并且日益严峻。
恐惧感和不安全感
现在社会,太多的人饱受恐惧感的折磨。他们恐惧将来,恐惧失业,恐惧无力养家。这种弱点常常助长了一种倾向:无论在工作时,还是回到家中,都倾向于零风险的生活,并逃避与他人相互依赖和合作。
“我现在就想要得到”
人们太想要的太多又太急切。“我要钱,我要豪宅,要好车,要最奢侈的娱乐中心,我什么都想要,我应该得到。”但终究要面对经济现状——相比于不断发展的产能,购买力依然不足。竞争是惨烈的,生存岌岌可危。今天必须有所产出,这就是今天的现实,也代表了资本的内在需要。
但是,持久的、不断上升的成功才是值得称颂的。或许你轻而易举的就完成了季度目标,但问题的关键是怕,你是否做了必要的投入和准备,以保证今后1年、5年甚至10年都能继续保持并不断提升这种成功呢?我们的文化以及华尔街一味追求立竿见影的成功。
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们绝对不能无视平衡的原则,一方面我们要满足今天的需求,另一方面我们要进行投资并提供竞争力,以获取将来的持久成功。平衡原则同样适用于健康、婚姻、家庭生活以及你所在的社区。
谴责和抱怨
面对问题和挑战,习惯性地谴责其他所有人和事,似乎成了现在的流行病,这只能带来短暂的解脱,同时却把我们禁锢在这些问题上,找不到解决办法。如果一个人足够谦逊以至于能够接受并负起对周遭环境的责任,足够有勇气去付出创造性的努力来战胜或避开困难,你将从他身上看到不同应对方式的巨大力量。
绝望无助
谴责周围人和事的必然结果是变成犬儒主义,绝望无助。当我们最后向命运低头,认为自己是环境的牺牲品,屈服于宿命论所谓的注定的厄运时,我们就丢弃了希望,抛却了理想,习惯了听天由命,选择了停滞不前。
很多聪明能干的人都遭遇过这种滑铁卢般的心路历程,并饱尝各种挫折以及随之而来的消沉。流行文化提倡的生存之道是犬儒主义——“不要对生活期望过高,这样你就不会对周围的人或事失望。”相反,历史上那些鼓励人们怀抱希望、励志成长的原则却提倡“我就是我生命的创造力”。
缺乏人生平衡
现代社会,资讯发展一日千里,生活日益复杂多元,对人要求更为苛刻,让人感觉更加紧迫和心力交瘁。然而让人不解的是,我们越来越陷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不能自拔,把健康、家庭、品德以及许多重要的事情都放在了工作之后,舍本逐末。我们不能把问题归咎于工作或是社会的复杂和变迁。当然人们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情,并专注、正直的对待这些事情,那么幸福和安宁将纷至沓来。
“我的定位在哪儿?“
我们的文化倡导,如想从生活中有所收获,必须“独占鳌头”。也就是说“生命是场游戏,是次比赛,是种竞争,所以,你必须要赢。”同学、同事甚至家人都被当做竞争对手——你周围的人得到的越多,留给你的就越少。当然,在表面上,我们尽力表现大度,为他人的成功喝彩,而私底下,在心灵最深处的某个角落,却为他人的成就羡慕嫉妒恨。
但是,在知识时代,千载难逢的机遇和卓越的成就,通常是留给那些深谙什么是“我们——团队精神——的人的。真正的大事业,通常只会由思路开阔、内涵丰富的头脑,经由忘我的合作精神——互敬和双赢——缔造。
渴望理解
在人们心灵深处,没有比渴望理解更强烈的需要了——希望他人聆听、尊重、重视自己的声音,希望能影响别人。
但大多数人的情绪易受他人左右,无法专注地聆听——他们无法在说出自己的想法前,先把自己的事情搁置一旁,倾尽全力来理解对方的想法。可是,影响力是以互相理解为前提的,而要互相理解就需要谈话者全心投入的做一个专注、主动的聆听者,至少谈话一方要首先学会聆听。
冲突和分歧
面对这些分歧和冲突,社会倾向于用竞争的方法来解决,强调“全力以赴,赢得胜利”。尽管巧妙的利用“折中”的办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追逐目标过程中,在彼此都能接受的程度上相互妥协,但结局通常是双方失望而归。这些分歧导致人们只能接受仅有的共识,而抗拒无法认可的部分,进而产生阻碍。
这是一种多么巨大的浪费!而且人们也没能充分利用创造性合作,找到比任何一方的最初想法都好的解决方法,这又是一种多么巨大的浪费!
个人的停滞不前
人的本质是思维的身体,头脑,心灵精神。你会发现流行文化提倡的方法和永恒千古年来沉淀下来的原则性,很强的方法大劲大相径庭。
最后,我想重复强调的一个问题,在我教学中经常提及的问题:有多少人在弥留之际,希望自己花更多的时间工作或看电视?没有一个人希望这样,此时,人们想到的是爱人,家人和他们付出过真心的人。
最重要的,是在生命中开始践行它们。记住,只学不做等于没学,只吃不做也等于未知。身体力行这七个习惯是个不断挣扎的过程,最重要的原因是你做的越好就会发现面对的问题变得越复杂,好像一些运动规则一样。
这难道不是最有趣精彩的地方吗?
(原文摘要《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史蒂芬·柯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