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重读《呐喊》,再读鲁迅

重读《呐喊》,再读鲁迅

作者: 杂说舍 | 来源:发表于2021-07-14 16:58 被阅读0次

    《呐喊》这本书相当经典,里面一共14篇,近半都是中学所学过的。

    可那时候太年轻,读鲁迅实在是晦涩,现在也很艰难。听着老师的讲解,背了“批判麻木不仁”“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等话语。考试时再如法炮制将那些话语一放,分就来了,如此是很不好的。很长一段时间,鲁迅在我眼中都是一个十足的斗士形象,完美近至妖,过分神圣化。

    等又读了几年书,也看了许多文章,又开始渐渐了解这个人。大学时期选修过《鲁迅研究》这门课,后来在b站看了up主智能路障的鲁迅解说视频,最近《觉醒年代》热播。我突然觉得,课文去鲁迅化也是有些道理的,因为那时根本就读不懂他,强逼着只能产生误解,久而久之心生怨怼。放在如今就很适合,思想较以往成熟不少,也算半只脚踏入了社会,这时候再看或许更为恰当。

    再说回《呐喊》,这次通读完小说,我有了很多新的想法。

    首先是,我非常认同毕飞宇的观点,短篇小说一定要放在短篇集里读,这样读才能读出来这个作者的水平。有些作家或许有几篇短篇不错,但放在集子里一看,就会发现有套路,渐渐的顾此失彼,头重脚轻,或者详略不当。鲁迅自然经得起这种考验,一共14篇,篇篇独立,但又彼此牵连,构成了一块完整版图。

    我在《小说课》中看毕飞宇讲鲁迅的《故乡》,提到了一个“冷”,小说一开始就是“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然后便是景色描写,作者用了“深冬”、“阴晦”、“冷风”、“苍黄”、“萧索”、“悲凉”等词,这种情感与普通描写故乡的情感是截然不同的。通篇看完了《呐喊》,我也发现了这个“冷”,作者取名为“呐喊”,按理说应该是热情、激烈,可所有短篇小说的基调都是沉重且悲凉的,这就与普通的呐喊情感产生了极大的反差。

    其中有一篇很是经典,《孔乙己》。课堂上学这篇课文时,总在发笑,笑孔乙己6种“茴”写法的迂腐软弱,笑圆规的市侩庸俗。可今天一看,鲁迅其实才是心慈的人,对于笔下的孔乙己、豆腐西施、阿Q等人,鲁迅是极为怜惜的。他们是旧社会的牺牲品,是可怜人。可怜悯之心可有,怜悯之手不可,鲁迅写作并非为了写可怜人,他要强硬地书写不能心慈手软。他旨在唤醒民众,无法让所有国民觉醒,至少让一部分的人有了新思想。这恐怕是伟大作家们的共性,“心慈手硬”。

    重读《呐喊》,瞻仰这位当今所有中国作家难以望其项背的大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重读《呐喊》,再读鲁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acpu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