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阿比吉特提过一个“贫穷的循环”:
一个人收入下降,就会下意识去做更多工作,减少思考复盘的时间。
![](https://img.haomeiwen.com/i20860675/9b4d59f698cbb935.png)
这,又进一步导致收入的下降。
收入、工作和思维形成闭环,就像是牢固的锁,将人困在狭窄的圈子里。
由此,我想到一次聊天,好友谈及的她们学校的现状。
曾经,虽然班主任工作很辛苦,但她不排斥这份工作,相反,很多时候,她很喜欢这份工作,因为她做得很轻松。
工作中她注重培养班干部的管理能力,以及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再加上她凭借自己的实践经验,制定出一套比较成熟的奖惩机制。一个新班级,她从亲力亲为到只身示范再到观察纠偏,最后完美脱身,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
![](https://img.haomeiwen.com/i20860675/43970b23ef74a8b8.jpg)
从此,她这个班主任工作就非常轻松了。用制度管理班级,班干部严格执行,所有学生全面监督。因此,她的班级,行为最规范,成绩最优秀,而她这个班主任做得最轻松。
然而,自从学校换了管理者,她便害怕起班主任来了。
学校领导每天查岗,要求早读课班主任在班,自习课班主任在班,两操一课班主任必须到位,延时辅导时间班主任必须全程在岗,学生午餐晚餐时间班主任必须在岗。初三班主任必须在学生用完晚餐后,晚自修正式开始后才能离校。
班主任从早六点多,马不停蹄,筋疲力竭,心力交瘁地干到晚近七点。关键是,这样拉长战线困在班级,并没有好的效果,学校整体成绩不升反降。
领导评价一个老师是否是好老师的首要标准是TA在不在班级,而不是TA管理的这个班级的学生学习是否专注,学习是否高效。似乎抵达不了理想结果的过程,比理想的结果更重要。
![](https://img.haomeiwen.com/i20860675/897c1576b8a5687f.jpg)
疲于奔命成了班主任的代名词,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怎样才能让自己轻松一些,让效果更好一些。这与“贫穷的循环”一样,成了“低效的循环”“落后的循环”。
个人觉得,学校还是要鼓励“会偷懒的教师”,想“偷懒”就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为心安理得的“偷懒”,为无后顾之忧的“偷懒”,好好思考,细细谋划,大胆尝试与变革。唯有这样,教育教学才有可能打破一成不变的格局,才有可能取得创造性地发展。
在“学习偷懒”的过程中,老师也不会死气沉沉“种”在教室里不断地抱怨。在尝试新事物的过程中,他们往往是精力充沛,充满激情。
所以,学校首先要打破“低效的循环”“落后的循环”的枷锁,改变“领导盯老师,老师盯学生”的低效策略,大胆鼓励老师们“学习偷懒”,把评价放在“终端”——学生的行为、学习效果上。
![](https://img.haomeiwen.com/i20860675/a0086f270939cd59.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