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8444400/9cd86b83b637e8d1.jpg)
阅读时间:2023年11月13日
阅读方式:微信读书
阅读书目:《狂人日记:鲁迅小说全集》
阅读范围:《呐喊》——《药》
整体感受
感觉较前一篇,先生写的更加生动立体了,无论是对景色同心情的呼应、茶馆中的众生相、还是最后两位老人在坟地相遇的场景都很有画面感。说是小说,其实每个字缝里都写着“吃人”。暗藏着许多隐喻,我不敢说自己都看懂了,只是尽自己的能力记录下当时当刻的想法。等二读三读时应当会有更深的理解吧。ps,开始刷剧《觉醒年代》补充一些历史背景的知识,应该会看的更有感觉吧。
治身体之病的“药”
提到这篇小说的大家更熟悉的一个词是“人血馒头”。
清晨老栓挑着灯笼、揣着大洋去讨要“人血馒头”,给得了肺痨的儿子小栓治病。一路上他是畅快的,随着天色亮起来的还有他的心情。在法场周围“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后来便有了用“鹅”来形容麻木的看客们说法。
老栓接到“人血馒头”也是害怕的不敢用手接,却也像宝贝一样的捧回家。热馒头的时候又让儿子躲的远远的,沾人命罪孽,自己承受就好。
然而吃罢“血馒头”小栓还是死了,那些人们说的“包好,包好”终究没有作用。
救精神之病的“药”
文中路口“古某亭口”的字样,暗示了被处决的夏瑜,原型是1907年在绍兴古轩亭口被清廷杀害的烈士秋瑾。
在茶馆里人们的闲谈中,还是夏奶奶上坟时问出的话里,我们知道这些人都不知道,夏瑜因何而死,他们讨论夏的“疯话”,看夏家的笑话。为了不被牵连家人出卖了他,为了给孩子治病他们抢他的血,为了一点赚头随身的衣服也被扒走了。驼背五爷说“疯了”,竟不知真正的疯子是谁。
夏瑜和小栓的坟头相邻,人们在穷人的野坟头和“罪人”的乱坟岗中间踩出一条路,救人者与被救者被人为分开,即使看到夏瑜坟上同志们献的花圈,夏奶奶也不愿相信孩子朋友支持者,仍以为他是冤死的。
两位老人携手走出坟地,飞过的乌鸦也在唱起丧歌。。。
烈士的鲜血染红了旗帜,指引更多人前赴后继的去抗争,而不是成为“血馒头”被吃掉,“吃人”并不能治病,身体上的,精神上的都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