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第二学段(P20-23)
数与运算的教学,在认识整数的基础上,认识小数和分数,通过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有机结合,感悟计数单位的意义,了解运算的一致性。
数的认识通过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分数,进行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感悟分数单位。
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认识小数单位,进一步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
数的运算教学应利用整数的乘法运算,理解算理和算法之间的关系;在进行除法计算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通过小数加减运算、同分母分数加减运算,与整数运算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运算的一致性,培养运算能力。
数量关系的教学,在具体情境中,利用加法和乘法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加法模型和乘法模型,知道模型中的数量的意义。估算的重点是解决实际问题。
感悟:
在第二学段的学习中,主要运用整数的乘法运算,来理解算理和算法,并以此来学习小数加减运算和同分母分数加减运算,形成数感、符号意识和运算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与整数运算进行比较,孩子们初步了解运算的一致性,运算能力也逐步提高。
数量关系的教学主要是建立加法模型和乘法模型。加法模型是表示总量等于各分量之和,乘法模型大体有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两种形式。
在真实情境中,引导学生理解等量的等量相等这基本事实,形成初步的推理意识。
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形成初步的模型意思及推理意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