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潜意识里一直相信我有无限选择,我不是马上去认命地觉得‘我只能走某一条路了、我再没有能力和机缘改变眼前的生活了’,而是以一种无比慎重的态度对待人生,以一种不假思索的姿态相信我能走通我的所有备选项。”——这在某种程度上应该也能视为“年轻人式的意气风发”吧,应该也是一种浪漫和天真吧。
今天没有预期中自律,起得晚,吃得多,学得少,买得多。白天专心致志啃数学,发觉自己算术灵活了一些,也不再碰到难题就迷茫彷徨怀疑目标了。晚上逛超市,吃到了麻辣香锅,但过咸,没有南小食好吃。
不知是因为乌灵胶囊,还是因为春天带来的生机感,抑或是我自己真的想开了些,近日里觉得内心平缓了不少。我常陷入对过去碌碌无为的悔恨中而无法自拔,但是现在我却自然地找到了为自己开脱的理由:“我没能做得精彩,是因为那不适合我,我做得吃力。”我也难以压下心头对于大学后两年蹉跎的焦虑及恐惧,但今天一个念头却灵巧地浮现在我心头:“我犹豫不决固然是不好,这性格也要改,但我为何犹豫迁延呢?因为我潜意识里一直相信我有无限选择,我不是马上去认命地觉得‘我只能走某一条路了、我再没有能力和机缘改变眼前的生活了’,而是以一种无比慎重的态度对待人生,以一种不假思索的姿态相信我能走通我的所有备选项。”——这在某种程度上应该也能视为“年轻人式的意气风发”吧,应该也是一种浪漫和天真吧。我知道我该慢慢褪去天真,但这份暂时还没有消逝的,虽是烦恼,却也有些甜蜜。
想到这些,我豁达了许多,人生百年,为什么要这么苛待每一年呢?为什么就要把这两年视作人生的遗憾呢?就因为这个“两年”是紧随毕业后的“两年”吗?人又不是写好了程序的机器,不是每一步都要严丝合缝的。事业型人或许享受掌控人生、步步规划的感觉,非事业型人不必让别人的喜好和姿势主宰自己的心。活法是千姿百态的,我以前也不自觉地把某种生活方式视为高于一切其他方式的权威,现在自己的感觉和认知发生龃龉,才反思起适合自己的是什么、到底有没有一个“唯高”的东西。何况,对于我这种脾性的人,终归是要自己想清楚、不让自己的心蒙昧,才能真正接受某个东西。两年的思索和探寻,使我在各种自我诘难中厘清我要的是什么和我该做的是什么,这是在思想的火焰中淬炼出的利刃,我的航程从此少了无根的恐惧。
(中文系是好的,传播学也是,我也喜欢,但我喜欢的是它们的一面,或者一部分,它们另外的面和部分,是我不喜欢或者不能驾驭的。我不喜变动,钝于接受新的信息;在如今的思想市场中,我害怕输出自己的观点,也怕自己不能获得生存基础,难以安身立命。而且兴趣未必要成为专业。一个不喜欢也不讨厌但擅长而有技术含量、有保障的工作,正是我此时需要的,它能给我想要的烟火气,至于其他的,那些星辰和存放心灵的贝壳,是业余的事,不是专业不意味着必须放弃。看事情不要看得太悲凉,有时候不是“放弃”,而是换一种方式拥有而已。)
今天还在B站上看到两个视频,很好,学到了:
一、自卑者总是陷入一个误区:执着于改掉缺点。这往往是由于过于依赖外界的评价,内心没有力量,以为改掉缺点就能获得外界的肯定。但有些貌似是缺点的东西其实是个人的特质,是中性的而非负面的。比如内向的人强行伪装成外向,久而久之可能失去表现真我的能力,因为自己时刻都觉得是在向别人展示一个假的自己,自我永远是躲在后面的、蜷缩的,人会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伪装的自我越受欢迎,真实的自我就越自卑。个人特质是发挥个人能力的重要依凭,“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总有些东西是我们难以改变的,但我们可以借助它们的力量。
二、自卑的核心原因就是完全依赖外界来对自我做评价。如果始终扶墙站立,那么墙再哪儿,你就要跟着去哪儿,墙倒了,你也就只能跟着倒下,你要找到你身上那些美好的、不因他人的评价而转移的东西。慢慢建立内心的能量源,慢慢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三、社恐者往往敏感,也往往因此具有很高的同理心和感知力,所以反而能让社交对方感到舒适。所以,不要老是觉得自己给对方留下了坏印象,在需要社交的时候,别畏手畏脚,相信自己。
啊,太困了,睡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