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教育观念不断更新,赏识教育成为很多父母和教育专家、学者都提倡的教育方式。特别是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更要学会赏识孩子,才能让孩子因为得到父母的赞赏而更加充满自信,也获得成就感,从而对于自己未来的人生充满信心。
如果父母作为孩子最亲近和信任的人,都不愿意赞赏孩子、肯定孩子,则只会导致孩子自卑、沮丧,对于人生缺乏信心此外,很多孩子的自我评价能力还有所欠缺,为了评价自己,他们不得不参考父母对他们的评价和意见。
如果父母对孩子评价过低,孩子就会很失望,如果父母对孩子评价过高,孩子又会得意忘形,沾沾自喜。从这个角度而言,父母的评价对于孩子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很有可能直接决定了孩子的自我评价,因而父母一定要更加尊重和认可孩子,也要发自内心地欣赏孩子。
作为孩子的主要教育者和亲密陪伴者,妈妈在家庭教育中承担着更重要的角色和更艰巨的任务。遗憾的是,并非每一位妈妈都能恰到好处地赞赏孩子,她们或者总是犯形式主义的错误,把赞赏孩子的空洞之话挂在嘴边,或者在赞赏孩子的时候语言表达不到位,不能让赞赏真正打动孩子的心灵。
其实,赞赏对于孩子的成长固然是有益的养分,但是不恰当的赞赏对于孩子而言就像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最终让孩子变得麻木。任何好的教育方式,都要选择合适的时机,以最恰当的方式发挥出来,否则就会失去效果。当然,也要把握好使用的频率,保证每一次使用都是真情流露,而不要流于形式。
妈妈一定要记住,并非针对每个孩子每种情境,都可以漫不经心地说一句“你真棒”“你是最优秀的”。举例而言,如果孩子在比赛中失利,父母也以“你是最优秀的”“你真棒”鼓励孩子觉得对于当时的情境是一种讽刺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泛泛而谈夸赞子,还不如用心细致地发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也切实中肯地为孩子分析问题的所在,找到孩子的优劣势,这样反而更容易让孩子接受。由此司
见,赞赏孩孑绝不要睁着眼睛说瞎话,否则就会起到事与愿违的效果。
此外,妈妈还要有意识地为孩子指出闪光点,因为孩子不可对完美的,他也许在某些方面非常突出,但是在某些方面也会有瑕疵和不足。父母千万不要以泛泛的赞赏而打发孩子,从而导致孩子误以为自己很棒,甚至因此而沾沾自喜,妄自菲薄,这都是很糟糕的。
作为家庭教育的主导者,作为孩子人生的监护者,作为孩子成长陪伴者,妈妈要明确孩子的行为,从而才能理性分析和判断自己是否真的要赞赏孩子。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妈妈在赞赏孩子的时候,要更强调孩子的努力和用功,而不要总是夸赞孩子聪明。一个人无法凭着聪明获得成功,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不断向前,接近人生的目标小时候的小宇聪明机智,长得非常可爱,虎头虎脑的,为此深得全家人喜爱。
尤其是开始读小学一年级后,小宇大多考试都能考得100分,最差也能考90多分,所以妈妈常常逢人就说:“我家小宇特别聪明,脑子好使,将来一定会有大出息。”渐渐地,小宇越来越骄傲自满,也常常以我是一个聪明蛋”自居。其实,妈妈不知道,在小学一、二年级,孩子0多分都正常的众所周知,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的关键转折时期。但是,当小字进三年级之后还是以低年级的心态敷衍学习,他的成绩下滑很快,几乎势不可当。
对于小宇的表现,妈妈感到失望极了。尤其是当小宇刚开始考试倒数的时候,妈妈根本不能接受,小宇却安慰妈妈:“妈妈,没关系,你儿子是最聪明的,我很快就能考好。我只是发挥失常而已,放心吧。”
然而,一切并没有像小宇所保证的那样,他的成绩一落千丈,进入班级的后进生行列。妈妈懊悔不已:每次都夸小字聪明,他才误以为只要聪明就能进步,实际上,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小宇必须非常勤奋刻苦,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获得小小的进步。
此后,妈妈有意识地给小宇灌输努力才能成功的道理,也想方设法引导小宇努力。渐渐地,小宇不再以聪明蛋自诩,也意识到勤奋才是不可取代的成功路径。不得不说,夸赞孩子聪明,相当于害了孩子。所以明智的妈妈从来不夸赞孩子聪明,而总是给予孩子积极的建议和引导,尤其是让孩子明白只有勤奋努力才能成功的道理。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妈妈不要总是事无巨细地夸赞孩子。
有很多妈妈在不知不觉之间滥用赏识教育,孩子吃完碗饭,妈妈要夸赞;孩子自己穿衣服,妈妈要夸赞;孩子帮助爸爸妈妈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妈妈也夸赞……渐渐地,夸赞泛滥了,导致孩子误以为自己做每件事情都要得到夸赞。实际上,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自已的责任和义务,这属于分内之事,做好这些事情很正常,根本不值得夸赞。
为此,妈妈要准确界定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夸赞,让孩子把很多分内之事当成日常事务,而不要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奢望得到夸赞。有些夸赞,还要带有期望,能够立足现实,展望未来。
如果夸赞成为总结语,就无法对孩子起到积极的激励作用,也会导致孩子满足于此前的成就,而缺乏继续努力和进步的动力。总而言之,夸赞孩子绝不是简单容
易的事情,每个妈妈都要兼顾夸赞孩子的方方面面,诸如时机、语言组织等,这样才能给予孩子成长最大的激励和最佳的选择。

【本书作者】
陈世越:情绪管理专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凡得教育培训学校校长,国际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受邀担任百度、山东省广播电台等媒体及多平台特约心理嘉宾,国际注册高级全脑教育指导师,高级NLP国际专业执行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
罗清军:心理咨询师,济南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高端私人心理顾问,山东省广播电台多个栏目常驻心理嘉宾,百度特邀心理嘉宾,著有《新时代的婚姻》《完美关系》等7部书籍,十多年致力于心理学学习与传播,已开展一千五百多场线下讲座, 一百多场线上课程,两千小时心理咨询,影响百万学员,全网粉丝三百多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