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个管理时间和精力最基本的技巧,就是:把碎片化的事情,尽可能集中到一个时间段一起做,来腾出整块的时间,去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2比如:
能不能在每天里专门腾出几个时间段,用来处理一切沟通的事务?
每次沟通都可以想一想:我怎样才能把信息一次性讲清楚,尽量减少来回确认的次数?
如果一件事情需要5-15分钟去做,不妨思考一下:它一定要现在做吗?能不能放到其他时间段,跟别的事情一起做?
如果发现自己在好几个任务之间切换,不妨问自己:这些事情都很重要吗?我能不能把别的放一放,先把一件事情做完?
3专注,不是说要全神贯注在一件事情上、一刻都不能分心 —— 这是不可能的。
而是说:想清楚,我当下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除此之外的事情,我能不能拒绝掉,或是尽量拖着,先不管它?
也就是我常常说的:尽量减少「要我做」,专注去做「我要做」。
4我常常说:决策的本质是什么呢,不是从好的和坏的里面选一个,那毫无意义;而是,要么从两个坏的之间,选择一个「比较不坏的」;要么从两个好的之间,舍弃一个「不那么好的」。
5我一直很提倡一个「5分钟给予」的做法:就是每天在生活中,花大概5分钟的时间,为别人伸出援手,给他人一个举手之劳的帮忙。
6当你为别人提供帮助时,你会收获一种基于良好「社会联结」的幸福感;而当别人从你的行为中受惠,向你道谢时,你又会获得强烈的反馈和满足感。
7什么是「高价值」的呢?一定是一些对你有成长的事情;
可以帮助你缩短从「现在的自己」到「理想的自己」之间距离的事情;
是你发自内心想去做的,能够使你在未来获得更多自由度的事情;
是可以成为你的成果,成为你垫高未来视野、认知和思想的基石 —— 的事情。
8所以,我们的每一天,要去做 todo list,但更要去做 done list。
只有这样,你才能够去思考:
我这一天里面,有多少时间,耗费在「低价值」的事情上?
剩下能够投入在「高价值」事情上的时间,又有多少?
9许多时候,令我们感到疲惫不堪的,其实是充斥在脑海里、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的念头。它们挤占了大量的认知资源,导致我们的「前台资源」枯竭,难以处理手头的事情 —— 这就构成了心理上的「疲劳」。
10如何缓解这个问题呢?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把它们全部装进一个「篮子」里,告诉大脑:我已经把它们都记下来了,无需再去牵挂。从而,把它们从「后台」释放出来。
11具体而言:
1)每天设定一段「焦虑时间」,专门用来思考这些会引起你焦虑的问题。可以设定在中午、傍晚,以30分钟为宜,不要在睡觉前。
2)任何时候,当你脑海里闪过一些可能令你焦虑的问题,立刻把它记在笔记里。告诉自己:我已经把它记下来了,现在先不管,到时再一起解决。
3)等到了「焦虑时间」,就拿出这份笔记,按照上面记下来的问题,一项项去思考。
12刻意地「绕远路」,也是一种「必要的冗余」,它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给你已经固化的思维系统一个全新的「刺激」,从而产生新的、不同的应激反应,来强化和提升你的反脆弱性。
13如果我们把世界看作一个自然演化着的、庞大复杂的系统,把我们的「心智世界」和「现实世界」区分开,那么可以说:人变强的过程,其实就是「心智世界」对「现实世界」的拟合。这是一切的基础,也是一切的根源。
网友评论